“这个医生火了!”浙江瑞安,患者做手术,心里不放心,硬塞给医生一个红包。医生推辞

春诗明明 2025-09-11 18:50:40

“这个医生火了!”浙江瑞安,患者做手术,心里不放心,硬塞给医生一个红包。医生推辞不过,只能收下进了手术室。而做完手术后,医生又做了一件事,让患者吃惊不已!网友:这样的医生太少了,有医德,有技术,处处为患者着想!   根据大象新闻报道,事情的起因,其实源自一对普通夫妻。妻子拖着混合痔多年,疼得夜里常常无法入睡,但因为家境拮据,一直舍不得花钱做手术。丈夫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看着妻子日益虚弱,心疼得彻夜难眠。   终于他们打听到瑞安市中医院有一位口碑极好的老专家孙余挺。同行朋友提醒:“去做手术的时候,最好备个红包。医生们手术多,难免疲劳,有点小心意,至少能让人多上点心。”   这句话狠狠戳中丈夫心里的不安。他想:“要是不给红包,医生会不会就随便做一做?要是手术中出了问题怎么办?”于是一个厚厚的红包被塞进了他的口袋。对这个家庭而言,三千块不是小数目,但在他心里,这或许是能换来安心的“门票”。   手术前一天查房的时候,丈夫趁没人注意,把红包塞进孙医生白大褂的口袋就走了。孙医生连忙追出来,想把钱退回去,却被一句“求您了”堵住了话头。   其实这种场面他见过太多,推辞过无数次,也得罪过一些人,但眼前的病人和家属眼神里的焦虑与无助,让他一时语塞。如果硬拒绝,家属可能反而担心,觉得医生“嫌弃”,心里更不安。可要是收下,立刻成了违规之举。孙医生看了看手表,距离手术时间只剩下不多的几分钟。他叹了口气,把红包暂时揣进了口袋。   第二天手术正式开始,妻子的病情比预期更复杂:痔核严重,伴随黏膜脱垂,止血与缝合过程极为耗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后,终于完成最后一针缝合。医生摘下手套时,满头是汗。   推门而出,孙医生第一时间找到家属,告诉他们:“手术非常顺利。”随即耐心叮嘱术后注意事项。这些话让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们更意想不到。   按常理红包一旦收下,就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但孙医生没有把这笔钱据为己有。他走向医院的一楼缴费窗口,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红包,数出厚厚的现金,平静地对同事说:“帮我把这笔钱,充进某某患者的住院账户。”   同事一愣:“这是您家人住院了?”他摇摇头,淡淡一句:“不是,这是刚才那位病人的钱。他们更需要。”就这样三千块钱从红包里“消失”,重新回到了患者账户。这个过程,没有告诉患者家属,也没在病房里炫耀。   直到丈夫去交住院费时,发现账单上莫名多出了一笔金额,才恍然大悟。丈夫愣在缴费窗口,反复确认这笔钱的来源。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孙医生交的。”一瞬间他的眼眶红了,那个坚信“不给红包医生就不上心”的逻辑,在此刻彻底崩塌。   他急忙跑去病房,当面道歉:“孙医生,对不起,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医生只是笑了笑,说:“心意我领了,但钱该花在治病上。我们医生的责任,是让病人恢复健康,而不是靠红包。”   这件事原本只是医患之间的一段小插曲,却在病房和医院里传开了。护士随口讲起,病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感叹:“这样的医生太少见了。”没过多久消息被媒体报道:“温州一医生收下红包后‘物归原主’”,相关消息迅速被转载,成为热搜话题。   网友们留言:“这样的医生让人佩服。”“医者仁心不只是口号,而是行动。”还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医德。”在一片喧嚣中,孙医生却依旧默默工作,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面对记者提问,他只说了一句话:“收下红包是为了让患者安心,再用另一种方式归还。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责任,不会因为有没有红包而区别对待。”   原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多年行医路上,他收过不少红包,但结局只有两种:要么交给纪检,要么像这次一样充回患者账户,他的同事们都知道他的习惯,所以见到他往缴费处走,也不再好奇。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写道:“这样的医生,是医患关系最好的解药。”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专家早已接近退休年龄,但依然坚持每天门诊、手术。他早上七点准时查房,对每个患者一样细心,从不因身份或红包有任何区别。外地患者第一次不懂,硬要塞红包;第二次来时就已经知道,这位医生真的不收。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号总是被一抢而空。人们愿意等他的手术,因为知道他值得信任。回望这件事,我们能看到一个医生的执着:他宁愿默默多走几步,把钱充回患者账户,也不愿让红包成为心里的负担。   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不是交易,而是信任。也许在他眼里,最大的回报不是红包,而是病人康复后的一声“谢谢”。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听起来很大,但落实在生活中,却是一笔被退回的红包,一场没有区别对待的手术,一份平静而坚守的责任。   愿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愿我们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都能遇到值得信任的医生。

0 阅读:0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