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江西,大人不在家,奶奶突发脑梗晕倒,7岁孙子看到后立刻跑上前,全程教科书

春诗明明 2025-09-12 17:51:03

破防了!江西,大人不在家,奶奶突发脑梗晕倒,7岁孙子看到后立刻跑上前,全程教科书般施救突发脑梗的奶奶,第一时间给爸爸打去电话,并且在救护车来之前,在奶奶身边一直照顾着。爸爸看到这一幕后说:“我儿子救了我妈妈,真的好想哭!”网友:奶奶快栽倒那一瞬间,孩子就跑过去了! 那天家里只有奶奶和两个孙子,中午饭后奶奶觉得有点不舒服,就坐在沙发上想歇一会。原本只是以为小憩片刻,没想到很快情况急转直下,她先是胸口闷,接着整个人往一边歪去,手里东西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哐当”声。下一秒她的嘴角已经歪斜,说话也发不出声音。 想象一下如果家里没有人,那会是怎样的后果?一个年迈的老人,很可能直接摔倒在地,甚至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就在这个危急关头,7 岁的大孙子听到声音,从另一间屋子里冲出来,他看到奶奶的身体正在倾倒,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死死托住奶奶的腰,把人稳住。 这不是本能的拉扯,而是小心翼翼的支撑。因为他的爸爸曾经叮嘱过:“奶奶有高血压,如果晕倒了,千万别硬拽,容易伤到她。”这个孩子竟然真的记住了! 奶奶被搀扶好后,孩子没有慌乱地乱跑乱叫。他很快伸手去拿奶奶的手机,手指还在抖,但还是打开了微信,点开爸爸的头像,电话接通,视频里出现了爸爸的脸。男孩急切地说:“爸爸,奶奶好像生病了!”父亲看到母亲的嘴角歪斜,心里立刻明白:这是脑梗的典型表现。他一边安慰儿子“别慌”,一边飞快地往家赶,同时拨打 120。 而电话挂断后的这几分钟,对孩子来说,是一场考验,他没有只是站在原地干着急,而是想起妈妈平时说过的话:“人不舒服要多喝点水。”于是他端来一杯温水,找来小勺子,一点点喂到奶奶嘴边。 一个7岁的孩子,盯着奶奶的喉咙,生怕水呛到气管里,喂得小心又认真。旁边的小弟弟也在打转,却只敢看着哥哥忙活,过了一会,楼下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继续守在奶奶身边,而是“跑下去接医生”。 他连鞋都顾不上穿好,就冲出门,从六楼一路飞奔到小区门口,大口喘着气,把医护人员带回家。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哭喊,没有手足无措,而是把每一步都做到位。这就是网友口中的“教科书式操作”。 看到这大家肯定都好奇,为什么一个7岁的孩子,能比许多成年人还冷静?答案藏在他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工作中经常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平时他就会跟孩子说:“遇到事要冷静,别慌。” 而母亲是一名护士,更是经常提醒孩子:“要是奶奶突然晕倒,要先打120,记得要讲清楚家里的地址。”这些看似随口的叮嘱,没想到在关键时刻全派上了用场。换句话说这不是孩子天生“勇敢”,而是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把应急意识种进了孩子心里。 救护车把奶奶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孩子的父亲:“幸亏送得及时,如果再晚十几分钟,就算人救回来,也可能落下瘫痪。”听到这话,父亲后背直冒冷汗,他想起刚才孩子的一系列举动,心里止不住涌上感激和自豪。 在医院里他忍不住对身边人说:“是我儿子救了我妈妈,我一个大男人,想起来都想哭。”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治疗,奶奶很快从 ICU 转到普通病房。每次孙子来看她,她都紧紧拉着孩子的手,不停重复一句话:“我的乖孙,是你救了奶奶。” 视频发布后,网络上掀起了热议。有人说:“这么懂事的孩子,真是前途无量。”有人感叹:“我当年要是能早点发现妈妈病了,也许结果就不一样。”还有人总结:“这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大家的讨论还延伸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毕竟课本知识再多,也不如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应变来得有价值,从始至终这个故事里最打动人的,其实是亲情,孩子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冲过去扶奶奶,不是因为接受过专业训练,而是因为那是他最亲的人。 在他心里奶奶不是“病人”,而是每天陪伴他、给他做饭、照顾他的亲人,他的下意识反应就是“不能让奶奶出事”。这种亲情的力量,比任何急救课程都更直接、更有驱动力,网友们也说,这个孩子是“奶奶的福报”。 脑梗是一种凶险的疾病,黄金抢救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在这个故事里,正是孩子争取的那十几分钟,让奶奶避免了瘫痪的风险,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他们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超乎年龄的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不是只看成绩单,而是教孩子在面对生活考题时,能不能交出一份沉着的答卷,回头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救人行动,从头到尾只有几分钟,但足以让无数成年人汗毛直立。 一个7岁的孩子,凭着平日的教育和心底的亲情,把奶奶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有人说,这是“教科书式施救”;也有人说,这是“家风的力量”。无论怎样定义,这都是一个值得所有家庭记住的故事。   因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结局,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日里多花一点心思,给孩子多讲一句话,多一点陪伴。或许哪天,你家的“小不点”,也能成为那个关键时刻最靠谱的人。 信息来源:(第1眼新闻)

0 阅读:54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