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以色列突然宣布! 内塔尼亚胡签署西岸定居点扩建计划,排除巴勒斯坦建国! 财联社9月12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9月11日批准了约旦河西岸“E1区”定居点建设计划。内塔尼亚胡当天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东部边界将是约旦河谷,而不是马阿勒阿杜明。内塔尼亚胡说,“始于加沙的一切也将在加沙结束,我们将击败哈马斯,将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批准约旦河西岸“E1区”定居点建设计划,并明确排除巴勒斯坦建国可能,这一举动绝非临时起意的政治表态,而是以色列长期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 从加沙军事行动到西岸领土实质性吞并,内塔尼亚胡政府正试图以“既成事实”重构巴以问题的地理与政治边界。 这一决策背后,既是以色选国内部极右翼势力膨胀的缩影,更是对国际社会长期奉行的“两国方案”的彻底颠覆。 E1区(East 1 Area)位于东耶路撒冷与约旦河西岸最大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之间,面积约12平方公里。 若在此建设定居点,将彻底切断东耶路撒冷与西岸巴勒斯坦社区的地理连续性,使未来巴勒斯坦国首都“东耶路撒冷”成为孤岛。 更关键的是,它将把西岸北部与南部巴勒斯坦城镇隔离,形成事实上的“领土碎片化”。 内塔尼亚胡此举,实则是以工程机械代替军事占领,完成对巴勒斯坦领土的“柔性切割”。 内塔尼亚胡宣称“始于加沙的一切也将在加沙结束”,表面强调军事行动的一致性,实则暗含战略转移意图: 通过加沙冲突强化安全危机叙事,从而为西岸土地兼并创造窗口期。 这种“危机驱动式领土扩张”并非首次出现,但此次选择在国际社会聚焦加沙战时推进E1区计划,折射出以色列对国际舆论压力的战略性轻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表面呼吁“暂停定居点建设”,却未实质性施压,反映出拜登政府在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对以政策的现实困境。 内塔尼亚胡直言“将不会有巴勒斯坦国”,是对奥斯陆协议以来国际共识的彻底否定。 但这一表态并非单纯挑衅,而是基于以下计算: 首先,巴勒斯坦内部政治分裂(法塔赫与哈马斯对峙)使“建国”缺乏统一谈判主体; 其次,阿拉伯国家正常化浪潮(如《亚伯拉罕协议》)降低以色列的地缘政治成本; 最后,俄乌冲突、大国竞争等分散国际注意力,使巴以问题边缘化。 然而,否定建国方案不等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激化极端主义土壤,推动抵抗运动从民族主义向宗教意识形态进化。 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明确认定定居点“违反国际法”,但以色列凭借美国否决权长期规避制裁。 这种“合法性与执行力脱钩”现象,暴露出多边主义体系的失效。 更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对以政策存在深层矛盾:一方面强调基于规则的秩序,另一方面却默许事实上的领土变更。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西方道德权威,更助长全球南方国家对国际司法体系的信任危机。 谁才是“两国方案”的真正掘墓人? 表面看,内塔尼亚胡政府是和平进程的终结者。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治理失败、阿拉伯国家的务实转向、国际社会的疲态与选择性干预,是否同样构成了“两国方案”的共谋? 当美国将伊朗遏制置于巴以和平之前,当欧洲沉迷于规范性权力却缺乏战略杠杆,当巴勒斯坦内部未能完成权力代际更迭与政治革新。 是否早在内塔尼亚胡签署E1计划之前,“两国方案”已然脑死亡? 铁锹还是橄榄枝? 推土机开进E1区的那一刻,掘起的不仅是土壤,更是30年来和平进程的基石。 内塔尼亚胡的宣言与其说是胜利宣誓,不如说是对全球秩序的嘲讽性测试: 当强权政治再度碾压国际法,谁有能力、有意志按下暂停键? 抑或,世界已默许一种基于实力原则的新中东规则? 答案或许不在耶路撒冷或拉姆安拉,而在华盛顿、布鲁塞尔和利雅得的决策暗室中。 但更值得追问的是:如果“两国方案”彻底死亡,下一代巴勒斯坦人将拿起什么武器? 他们的呐喊,又会将中东引向何种未来? 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观点:假如“两国方案”消亡,你认为巴以冲突的终极出路是什么?
就在刚刚 以色列突然宣布! 内塔尼亚胡签署西岸定居点扩建计划,排除巴勒斯坦建国!
全球秒报君
2025-09-12 10:54:50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