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公开亮相了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一发镇住美国!中国不再接受由二战后美主导构建的地区力量平衡。 天安门广场上,一支身着深空蓝的方队首次接受检阅,他们的背后是中国迈向太空战略新征程的决心;一辆搭载白色巨弹的发射车缓缓驶过,它的名字叫“惊雷-1”,标志着中国空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只一句 “射程覆盖第二岛链”,就让围观的外国武官们脸色骤变,谁都明白,这东西可不是来凑数的。 惊雷 - 1 的厉害之处,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它不像普通巡航导弹那样慢吞吞地贴地飞,而是靠着火箭发动机一飞冲天,在大气层边缘划出一道刁钻的抛物线。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模拟推演显示,这玩意儿从发射到命中关岛基地,全程不到 12 分钟,比现役最快的 “战斧” 导弹快了近三倍。 更要命的是它的末端机动能力,进入俯冲阶段后能像打水漂一样变轨,现有的 “萨德” 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去年在西北某靶场测试时,它直接穿透了三层钢筋混凝土靶板,弹头里的子母弹药撒出来,能把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炸成筛子。 这种导弹的亮相,等于给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来了记闷拳。这些年美国在韩国部署 “萨德”,在日本增派 “宙斯盾” 舰,总想着用反导网络把中国围起来。可惊雷 - 1 一出来,这套如意算盘就打不响了。 它能由歼 - 20 带着,从东海防空识别区边缘发射,轻松打到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换成轰 - 6K 挂载,连夏威夷的珍珠港都在打击范围之内。有军事博主算过一笔账,只要二十枚惊雷 - 1,就能瘫痪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机场和军港,让他们的航母战斗群变成没油没弹的铁壳子。 中国这次公开亮相的态度,比导弹本身更有分量。以前提到地区安全,总绕不开二战后美国主导的那套规则,航母开到哪里,规矩就定到哪里。 可现在不一样了,惊雷 - 1 的射程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从中国沿海到太平洋诸岛的距离,等于明着说:“你的军舰能来我家门口,我的导弹就能去你基地。” 去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还在说 “要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转头中国就用实弹演练回应,轰 - 6K 带着惊雷 - 1 的模拟弹,在台湾东部海域搞了次实弹投射。这种硬碰硬的底气,背后是这些年国防科技的井喷式发展。 研发惊雷 - 1 的团队里,有不少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总设计师在采访里说,他们攻克的双锥体弹头技术,比美国的 “潘兴 II” 导弹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成本却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装配,月产能能达到五十枚,完全能满足实战需求。 这种规模化生产能力,让美国想靠技术封锁拖慢中国脚步的企图落了空。就像一位老军工说的:“以前我们造导弹,得看别人脸色买零件;现在别人想买我们的技术,得先问我们愿不愿意卖。”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菲律宾赶紧表态要和中国重启南海磋商,越南悄悄撤回了在万安滩的钻井平台,连一直跟着美国喊 “航行自由” 的澳大利亚,都开始跟中国谈经贸合作了。 这些国家心里清楚,中国拿出惊雷 - 1,不是想打仗,而是要重新定义地区力量平衡,不能再让美国一家说了算。就像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的:“亚洲的安全,理应由亚洲国家自己做主。” 如今在南海,美国航母的活动轨迹明显靠南了;在台海,驱逐舰过航的频率也降了一半。这些变化都在说明,惊雷 - 1 这一发,确实镇住了不少躁动的势力。 中国不再是那个需要看别人脸色的国家,手里有了硬家伙,说话自然有底气。未来的亚太格局会怎么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二战后那套由美国说了算的规则,该改改了。 中国历史上一直不曾怕过侵略者,也从没停止过奋勇向前的脚步。“惊雷-1”的震撼一响,不是终结,而是更加壮阔航程的开始,从东北的风起,直到掀起四方风云为止!
中国首次公开亮相了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一发镇住美国!中国不再接受由二战后美主导
烟雨评社
2025-09-12 14:35: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