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突然间向马英九和黄智贤开炮!洪秀柱批评马英九:口口声声说两岸和平,却从来不说统一,这不是把统一在台湾民意里搞边缘化吗?接着又批许黄智贤:在大陆演讲热热闹闹,回岛就哑巴了,承诺全成空,这不两面三刀吗? 洪秀柱这次开口,算是把台湾政坛那层窗户纸彻底捅破了。先看马英九,这些年他在两岸关系上的形象一直是 “和平使者”,2025 年最新民调显示,近半数台湾民众觉得他任内两岸关系最和平,比现在的赖清德高出一大截,可这和平里偏偏少了最关键的两个字 —— 统一。 他任内推动的 ECFA 协议确实让台湾出口尝到了甜头,2010 年刚签协议时台湾出口总额 2746 亿美元,到 2012 年就涨到 3011 亿美元,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更是占了近四成,可他在公开场合把 “九二共识” 挂在嘴边,却把 “不统、不独、不武” 的三不政策当成护身符,就像盖房子只打地基不封顶,再漂亮也经不起风雨。 当年马英九团队总说 “维持现状”,可现状哪是能维持住的?1992 年还有八成台湾民众认自己是中国人,到他卸任时,这个数字已经悄悄往下滑了。他在任时两岸航班增加了,游客往来变多了,连农产品都能卖到大陆,可涉及统一的话题就像碰不得的高压线。 蓝营智库民调里民众怀念的和平,其实是建立在模糊的政治立场上,就像商家搞促销只说打折却不标原价,时间久了大家自然忘了本来该付多少钱。他筑起的那道 “模糊墙”,砖缝里全是 “不说统一” 的回避,现在被自己人拆砖才发现,这墙根本不结实。 再看黄智贤,在大陆的海峡论坛上她讲 “我们这一代要把台湾带回家”,台下掌声雷动,可回台湾后她主持的《夜问打权》说没就没了,这个台湾唯一敢公开喊统一的节目,播了三年还是没能熬过民进党当局的打压。 她在大陆坐高铁过长江黄河能掉眼泪,回台湾说句 “我是中国的台湾人” 都得提心吊胆。现在她转战网络开直播,标题起得再犀利,面对的也是 “绿色恐怖” 的大环境,台湾那几家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支持驱离陆配,这种氛围下谁敢大声谈统一?就像在下雨天开敞篷车,再喜欢兜风也得把顶篷关上。 黄智贤在大陆演讲时说 “一国两制是对台湾最大的善意”,转头回台湾就得面对 “你是不是拿了大陆好处” 的拷问。她揭露台积电被美国当韭菜割,批评赖清德当局对美屈膝,这些话在大陆能引来一片叫好,在台湾却要承受 “亲中卖台” 的骂名。 她不是不想兑现承诺,是台湾的舆论场早就被 “去中国化” 教育搅成了泥潭,李登辉改课纲把唐朝诗人说成 “中国诗人”,陈水扁继续在课本里动手脚,到现在年轻人连自己的根在哪都快忘了。这种情况下,黄智贤回岛后说话小心翼翼,就像在薄冰上走路,生怕一步踏错就掉下去。 马英九的问题在于把 “不说统一” 当成政治智慧,他任内两岸贸易额涨了又涨,可统一议题在民意里却越来越淡。 ECFA 让制造业多了三万多个岗位,却没让台湾民众更认同统一,这就像给果树施肥只长叶子不结果。 他总说 “九二共识” 是基础,可这基础上既不盖统一的楼,也不铺融合的路,时间长了民众自然觉得统一可有可无。 洪秀柱说他搞边缘化一点不假,当年 80% 的认同度被他的 “模糊政策” 慢慢稀释,就像往牛奶里不断加水,最后淡得没了味道。 黄智贤的困境则是台湾统派的缩影,在大陆能大声疾呼 “两岸统一是必然”,回台湾连正常发声都得躲躲藏藏。她在新疆棉田拍视频辟谣,在大陆城市感受同胞热情,这些经历让她更坚定统一立场,可台湾的现实是说句 “支持一国两制” 都可能被冠上 “罪名”。 她的 “沉默” 不是食言,是民进党当局用 “大罢免” 和各种限制织了张网,谁要敢破网就得被网住狠狠修理。这种环境下,就算她想把在大陆的热情带回台湾,也像带着火种进雨天,怎么点都点不着。 现在洪秀柱这番话,其实是把两岸论述里的 “皇帝新衣” 挑明了。马英九用和平交流的政绩掩盖对统一的回避,就像学生只做容易的题逃避难点,考试时自然露馅。 黄智贤在两岸的表现反差,反映的是台湾统派的真实处境,不是不想说,是说了代价太大。从 ECFA 的经济数据到民调里的和平认同,马英九确实留下过好牌,可惜他始终没敢打出 “统一” 这张王牌。 而黄智贤在大陆收获的掌声与在台湾遭遇的沉默,恰恰说明台湾的政治环境已经扭曲到连说句真心话都需要勇气,这种情况下,洪秀柱的清算与其说是针对个人,不如说是对两岸论述模糊化的一次纠错,毕竟和平如果不连着统一,终究只是沙滩上的城堡。
馆长:不是我瞧不起马英九,而是大陆同胞特别讨厌他,像他这样的国民党老蓝男们,在过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