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是女性的王牌 之前我们讲了女性为什么不应该空腹有氧,今天继续分享董老师的文章,从 Dr. Stacy Sims 的访谈延伸,聊聊女性一定要做力量训练。
【很多人误解了“力量训练”】
在我和许多女性的对话中,常常听到这样几句话:
——“力量训练会让我变壮,肌肉太多了像男人。”
——“我做做有氧就够减肥了。”
——“我认识的 XX,练了力量之后体重反而上升了。”
——“我就喜欢跑步 / 瑜伽 / 普拉提 / 等等,这不是也算运动吗?为啥非得做力量训练?”
这些看法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对“肌肉”、甚至对“力量”本身的误解与恐惧。而这种误解,并不是出于个人的无知,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和媒体长期灌输的结果。坦白说,哪怕是我自己,也曾经对“力量训练”抱有很多误解,直到我真正开始理解它、亲身感受到它带来的变化。
【这些误解是怎么来的?】
1. 社会对“瘦”的过度追求
长期以来,社会都在灌输“瘦才是美”,塑造出一种只要不够瘦,就不够好、甚至不够自律的集体焦虑。
为了追求纤瘦身形,很多女性选择节食、拼命做有氧、避开任何“会长肌肉”的训练方式,他们把“肌肉”误解为“臃肿”,害怕力量训练让自己变“粗”、变“大块头”。
2. 社会和健身房的性别刻板印象
同事、家人会说:"女孩子家家的,练什么肌肉?太丑了不好看!""男人才举铁,女孩子做下瑜伽就好了啊!"
许多健身房的环境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分化:重量区充斥男性凝视和设备霸占(还有臭味),让女性望而却步;甚至器械布局本身都暗含“力量属于男性、女性就去有氧”的偏见。
在这种社会舆论和氛围下,女性对力量训练感到陌生、害怕、甚至羞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别怕变壮,这其实是个误会】
1. 女性荷尔蒙决定了你“很难壮”
大部分女性的睾酮水平远低于男性,即使用同样的训练方式,也很难练出男性那种“块头”。而你看到的“没练多久就壮”的女生,往往是天赋体型 + 饮食结构 + 极高的训练频率,绝不是普遍现象。
2. 肌肉“膨胀感”可能是水分调节
刚开始训练时,肌肉储糖能力提升、炎症反应带来轻微水肿,这会让你感觉“好像粗了”,但这是身体适应的过程,几周后逐渐稳定。短期的“肿胀”不等于长期的“变壮”。
3. 体重上升 ≠ 变胖
有些人看到体重增加,但也要看看体脂、围度、力量表现是否也有变化。瘦体重(肌肉 + 骨骼 + 水)上升,是代谢更好、身体更健康的表现。
4. 就算真的练壮了,如何呢?
我带过很多女性会员,一开始也是跟我说不想练得太大。然而在规律训练一两年后,她们全都转变成:
——我就喜欢看自己的肌肉!
——我同事妹子都喜欢摸我的肱二头肌!
——我觉得充满了力量!
【力量训练的 6 大底层好处(远不止“身材”)】
1. 保护肌肉、延缓衰老
从 30 岁开始,人体肌肉量以每 10 年 3–8% 的速度下降。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这一速度加快,最多可在 2 年内流失 10% 的肢体肌肉量,而力量训练,是唯一能有效逆转肌肉流失的方式。
2. 提升基础代谢,稳住体重
肌肉是“代谢器官”,瘦体重越多,静息代谢就高,体重就越不容易失控。相比之下,节食减肥会让身体掉肌肉、代谢下降,进入“越减越难减”的恶性循环。说句俗的,就是能让你身材变好。好的身材,是规律力量训练的副产品。
3. 强化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后,女性不仅肌肉量会下降,骨量也会迅速下降,最多可达每年 2%。这也是为什么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易骨折,而骨折会引发生活质量极速下降甚至死亡。力量训练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女性骨折风险,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4.调节血糖,保护大脑和心血管
肌肉是葡萄糖的储存库。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2 型糖尿病风险,尤其对有多囊卵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倾向的女性特别重要。
此外,胰岛素抵抗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起点,它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还与阿尔茨海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而力量训练可以:
· 增加肌肉质量,帮助储存血糖、平稳胰岛素波动
· 改善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促进大脑代谢,延缓认知退化、降低失智风险
5. 增强自信,缓解抑郁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力量训练能改善情绪障碍、缓解焦虑抑郁。当你能举起以前从未举起的重量时,那一刻建立起来的自信,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亲身经验:很多女性会员在训练一段时间后,无一例外都更加自信了。
6. 预防运动损伤,支持伤后重建
很多女性容易受伤,尤其是膝盖、下背、肩颈等区域,而这往往源于稳定性不足或肌力不足。
· 规律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减少意外崴脚、扭伤;
· 动作控制能力也会转化为你在跑步、骑车、抱娃等日常生活中的保护;
· 伤后重建过程中,力量训练是关键组成,需分阶段科学介入。
总之,力量训练帮你提高生命质量。
【跑步也好,瑜伽也好,都不该是“单选题”】
有一些妹子会问:"那我经常跑步 / 做瑜伽 / 练普拉提 / 攀岩 / 跳舞 / 拳击(等等),是不是可以不用做力量训练?"
答案是:达咩!力量训练的价值不可替代。
再重复一遍,力量训练可以:
· 提升最大肌力
· 增加肌肉和骨密度
· 刺激荷尔蒙分泌
其他运动很难同时做到这些。
更进一步,力量训练还可以辅助专项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让你跑得更轻盈、爬得更稳、跳得更高!就像吃饭时你不会只吃主食、不吃蛋白质、完全不碰蔬菜;
训练也需要“多样摄入”,才能让身体全面适应、系统强壮。
【对于年长女性,力量训练更需要“重负荷、低次数”】
咱们不光自己要进行力量训练,还要拉着妈妈和其他女性长辈一起。Dr. Stacy Sims 特别强调:围绝经期及之后的女性,更适合高强度、低次数的训练方式。
原因如下:
1. 雌激素下降 → 肌肉合成减少
雌激素波动,使身体对训练的“反应”变弱,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获得相似的训练适应。
2. 高重复低负重 ≠ 最佳策略
常见“15–20RM、轻重量快节奏”的训练(比如一些团课),对中老年女性骨骼和肌肉刺激不足。
研究发现:6–10RM 的中高强度训练更能提升肌肉合成信号。
3. 高强度训练带来“荷尔蒙收益”
力量训练还能刺激睾酮、IGF-1 等合成代谢激素分泌,有助于对抗衰老,维持系统功能。
【推荐给新手的训练方式】
新手别担心,一步步开始力训,力量训练也不是上来就让你深蹲 100kg,咱们一步步来,推荐给新手的训练方式:
自重训练:徒手深蹲、跪姿/扶墙俯卧撑、反向划船、分腿蹲、扶墙单腿屈髋
小器械辅助:壶铃、哑铃、弹力带
复合动作优先:多关节、多肌群协同,提升效率
每周 2–3 次,全身训练,逐步增加幅度/ 重量 / 次数 / 组数
练前热身,练后放松,做好恢复!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找专业教练或康复师,先做动作评估,更安全、有效。
小提醒:如果你有高血压、旧伤、或正在恢复中的特殊情况,先去找医生或康复师聊聊!咱们力量训练讲究“科学慢炖”,不是硬刚!
(cr.董懂动)运动康复 健闻登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