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阎锡山的侍从秘书李蓼源被从办公室带走,上车后直接开到荒郊,在那

轩叔观察 2025-09-13 16:20:49

1945年10月,阎锡山的侍从秘书李蓼源被从办公室带走,上车后直接开到荒郊,在那里, 他的墓坑已经挖好。这时候,负责处决他的政卫师长犹豫了,才20岁,看着挺不错的年轻人,杀了他,可是连口供都没有啊……[无辜笑] 李蓼源生于河南淮阳书香之家,父亲李际九参加过辛亥革命,做过县知事和警务厅长,认识山西的赵戴文、陈树人。 1937年抗战爆发时13岁的他和同学跑到西安,想参加抗日,在八路军办事处遇到父亲的朋友陈树人,陈树人写信把他推荐给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 他进入陕西宜川的中央宪校太原分校学法律,学校就在阎锡山抗日指挥部附近的秋林镇,从1938到1941年他白天上课训练,晚上整理笔记。 1941年毕业后赵戴文推荐他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战区总部已经搬到山西吉县克难坡,阎锡山面试后在他简历上写了“口缄”两字,安排进侍从秘书室,给了少校军衔。 他的工作是整理阎锡山的讲话稿、抄写日记、管理信件、编书,他写字工整,标点准确,经常在窑洞里点油灯工作到深夜。 受到赵宗复、杜任之等人影响,他用“燎原”的笔名在《阵中日报》《抗战青年》《壶口》等报刊写文章,宣传游击队事迹,鼓励年轻人参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跟着阎锡山驻扎在孝义樊庄,他负责传达胜利消息,组织庆祝活动。 同年10月阎锡山回到太原,要印《革命动力》一书当生日礼物,派他校对,在印刷厂里,他仔细检查铅字稿,用红笔改错字。 休息时看到阎锡山文章里的政治观点,他在纸边随手写下“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为民爱民、主张公道”,这句话被助手发现上报,阎锡山认为他“通敌”,下令抓捕处决。 10月29日傍晚他被押到中涧河野外,墓坑已经挖好,行刑队就位,但贾宣宗最后改了主意,把他关进村里的窑洞。 第二天杨贞吉搜查了他的住处,然后押到张儒家里审问,连续七天用刑:老虎凳、电刑、悬重物、伤口撒盐,还准备了竹签,他几次昏过去,但什么都不说。 正好阎锡山去重庆开会,审理暂停,他被关到亲贤村旧厂房,1946年初又转到五福庵。到1948年夏天,外面传言他已经死了。 在地下党和社会各界救援下,加上阎锡山五堂妹阎慧卿说情,他终于被释放,他拒绝了梁化之的工作邀请,说要考山西大学。 1948年7月他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52年毕业,之后在山西女子师范学校当老师,后来做过襄汾工作组副部长,参与筹备省政协。 从1978年开始他在省政协工作,做过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民盟山西省委秘书长,1983年后主管文史资料研究,编《山西文史资料》。 1989年起担任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革山西省委副主任,1992年当选民革山西省委主任委员,次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0年5月退休后,他继续写回忆录和文史文章,2022年11月7日在太原去世,按照遗愿,部分骨灰撒进汾河。 从阎锡山的秘书到差点被枪毙,再到成为统战人士,李蓼源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境遇,一句无意中的话差点要了性命,也改变了人生轨迹。 网友们感慨万千: “我的天,在坑边临时改主意,这贾师长的一个念头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啊!” “就因为随手写的一句话,差点送命,那个年代真的太可怕了。也说明他骨子里就有正义感。” “看了他受的那些刑,简直头皮发麻…能扛住七天不招,是真硬汉!” “原来‘五姑娘’阎慧卿不完全是《潜伏》里写的那样啊,居然还做救人好事了?” 如果你是贾宣宗,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官方信源: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