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春天滇军将领朱德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辞去月薪4800大洋的云南省警务处长职务,放弃多年积累的声望和财富。[无辜笑] 这是什么概念?1914年一块大洋能在上海买44斤大米,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时,月薪只有8块大洋,按当时物价计算,朱德的收入相当于600个普通家庭的生活费总和。 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一个佃农家庭,五岁起就帮家里干活,他亲眼看到地主如何盘剥农民,一家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十岁那年,朱德进入席国珍的私塾读书。 这位老师经常议论时事,批评官府腐败,他第一次听到“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人,富人却越来越富”这样的问题,这些话让年幼的朱德开始思考社会的不公。 1909年23岁的他决定改变命运,他与好友秦昆肩挑货担,手摇拨浪鼓,沿途卖针线杂货筹集路费,两人徒步70多天,跨越2000里路程,从四川一路走到昆明。 他成功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那里遇到了蔡锷,起初卫兵以为这个衣衫褴褛的四川人是刺客,后来蔡锷亲自接见,被他的求学诚意打动,蔡锷不仅免费教授军事理论,还经常与他深谈到深夜。 1911年他参加昆明“重九起义”,在蔡锷提拔下,他从连长升至团长,1915年护国战争中,他在棉花坡战役以2000人击败袁世凯军8000余人,一举成名。 此后朱德平步青云,1917年升任旅长,月薪2000大洋,1922年担任云南省警务处长,月薪涨到4800大洋,成为当时收入最高的军官之一。 但蔡锷1916年英年早逝,让他失去精神支柱,更让他痛苦的是,昔日的护国军分裂成各个派系,为争夺地盘互相厮杀,他后来对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那几年他经常失眠,觉得自己成了军阀混战的帮凶。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他读到陈独秀、李大钊的文章,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听说了马克思主义。 1922年3月云南政局突变,唐继尧重新掌权,开始清洗异己势力,他被列入黑名单,被迫离开滇军,但他并不缺少出路,川军刘湘、杨森都愿意给他师长职位,孙中山也表示可以资助他重建军队。 他一一谢绝了这些邀请,6月他在重庆登上江轮,沿长江东下前往上海,他的目标很明确:寻找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他见到了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提出入党申请,陈独秀担心他的军阀背景,婉言拒绝了,他没有放弃打听到共产党在欧洲有组织后,决定远赴重洋。 9月他与孙炳文等人登上邮轮,经过40多天航行抵达法国马赛,他们先在巴黎短暂停留,后来得知周恩来在柏林负责旅欧党组织工作,立即赶赴德国。 在柏林一间简陋的公寓里,他见到了比自己小12岁的周恩来,他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四川贫农到滇军将领,从追随孙中山到对军阀混战的失望,以及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 周恩来被他的真诚打动,但仍需要考察,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周恩来和张申府认为朱德确实有改造思想的决心,1922年11月36岁的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7年他与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次年率领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排名十大元帅之首。 从月入4800大洋的高官到身无分文的革命者,朱德用36年的人生阅历换来了这个选择。他看透了军阀混战的本质,认识到只有彻底改造社会才能救国救民。 网友们感慨万千: “我的天!月薪4800大洋放现在得年薪千万了吧?朱老总说放弃就放弃,这才是真信仰!” “看了他徒步70天求学那段真的破防了,从挑货郎到元帅,这才是逆袭天花板!” “当时他要是投了川军,历史就要改写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不得不说蔡锷将军带出了好多人才,护国战争那段看得热血沸腾” 如果说朱德的选择是“不要富贵要真理”,那么当下年轻人面临高薪工作和理想事业的抉择时,你觉得该怎么平衡?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朱德纪念馆
1922年春天滇军将领朱德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辞去月薪4800大洋的云南省警务处长
轩叔观察
2025-09-13 18:20:5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