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做出事关中国的重大决定。据多家外媒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呼吁称,在面临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伊朗应实现石油出口“多元化”,伊朗石油也需要更多类型的客户,并呼吁改善伊朗的石油生产技术,提高石油产量。 简单说,他就是在说伊朗的石油出口太依赖单一市场了,得赶紧想办法分散风险,顺便把自家油田的技术水平提一提,产量也得上去。这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是伊朗经济命脉的问题,特别是美国那些层层叠叠的制裁,让伊朗的石油生意越来越难做。 伊朗是OPEC成员国,石油储量世界第四,产量本来不低,但这些年因为制裁,出口一直被卡脖子。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基本在每天150万桶到180万桶之间波动,其中绝大部分都卖给了中国,占比高达90%以上。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其他国家都不敢碰,怕被美国罚款或者列入黑名单。中国那边呢,通过一些小型炼厂,比如山东的“茶壶炼厂”,大量接收伊朗的折扣油。这些炼厂规模小,灵活性高,能绕过一些管制,但也意味着伊朗的钱回流不顺,很多时候得在中国银行账户里躺着,用来买中国货。 哈梅内伊为什么突然强调多元化?说白了,就是觉得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太冒险了。中国买得起是好事儿,但万一中美关系出问题,或者美国制裁升级,中国那边买得少了,伊朗经济就得大出血。伊朗的财政收入有50%以上靠石油,2024年石油出口收入估计超过500亿美元,但制裁让这些钱没法自由使用。哈梅内伊在讲话里直指产量问题,说现在伊朗的油田设备老化,生产方法落后,每天产量只有300万桶左右,比潜力低多了。他呼吁用现代技术改造,增加钻井和炼化能力,这样才能多产油,多卖油。外媒报道说,这话听着简单,实际操作难,因为技术进口也受制裁限制,得靠自己或者有限伙伴帮忙。 这事儿对中国的冲击也不小。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天进口1000多万桶,伊朗油占了10%几,虽然不算主力,但价格便宜,折扣有时达每桶10美元以上。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和凝析油总量超过1亿吨,帮伊朗稳住了经济。但哈梅内伊的表态,隐约透出伊朗想找新买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不是针对中国,而是战略调整。伊朗政府内部也知道,失去中国市场,财政会崩盘,可能影响政权稳定。所以,嘴上说多元化,实际行动上还是得和中国深化合作,比如落实中伊全面合作协议,涉及能源基础设施投资。 美国那边反应可快了。特朗普上台后,重启“最大压力”政策,2025年已经多次制裁伊朗石油船队和中国的接收终端。比如8月份,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联合行动,点了几个中国炼厂和油轮,说他们运了上亿桶伊朗油。目标就是把伊朗出口打到零,特别是对中国的。结果呢?伊朗出口没降反升,2025年5月达到每天180万桶新高,主要靠“影子船队”——那些改名换旗的油轮,绕道走。制裁确实咬人,但中国需求大,伊朗油便宜,链条一时半会儿断不了。 从长远看,哈梅内伊的决定有战略意味。伊朗不光想卖油,还想通过石油杠杆影响地区格局。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石油要道,20%的海运油从这儿过,伊朗偶尔威胁封锁,就能搅动油价。但多元化出口,能让伊朗多点底气,不用总靠中国一张牌。潜在买家有印度、土耳其,甚至欧洲一些国家,但制裁门槛高,短期内难实现。2025年9月11日当前,伊朗出口还是稳在中国手里,占比没变。哈梅内伊继续推动上游开发,8月底他就强调过油气行业优先,目标是到2030年产量翻番。
伊朗总统连夜开会“续命”?很多人以为,伊朗还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错了!真相
【1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