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永琪病逝,乾隆悲痛欲绝,按太子的规格举办了葬礼,可奇怪的是,一个月后,乾隆竟然下令处死为永琪治病的几位太医,“你们都得为他陪葬!”乾隆愤怒的喊道。[紫薇别走] 永琪从小就不是普通的皇子,五岁认字千个,七岁背完四书五经,满汉蒙三种语言样样精通,真正让乾隆另眼相看的,是那场九州清晏殿的大火。 乾隆二十八年端午节,圆明园突发火灾,永琪冲进火海,背出被困的父皇,自己却被坠落的房梁砸伤肩膀,彻底改变了永琪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永琪被册封为和硕荣亲王,成为乾隆朝第一个活着就封王的皇子,朝野上下都明白这个信号的含义。 乾隆三十年秋天,永琪开始感到右腿疼痛,起初他以为是骑马太多导致的,谁也没当回事。 疼痛越来越重,甚至影响了走路,乾隆急忙召来太医张如璠诊治,张如璠看了看,诊断为风寒湿痹,开了独活、防风、附子等温性药物。 永琪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常常痛得夜不能寐,乾隆又叫来太医宋国瑞会诊,结果还是坚持风寒的判断,甚至把附子的用量加到了一两。 服药后永琪大汗淋漓,腿疼却丝毫不减,到了冬天,腿部开始肿胀发红发热,但太医们依然按照风寒来治疗。 当永琪询问病情时,太医们总是回答“大王病情稳定,再服几剂药就好了”,乾隆每天都会派人询问,得到的也总是这样的回复。 直到永琪的腿部开始破溃流脓,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味,张如璠翻阅《医宗金鉴》后才恍然大悟,永琪得的根本不是风寒,而是附骨疽。 这相当于骨结核或者化脓性骨髓炎,需要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温补,几个月来的治疗方向完全错了。 张如璠和其他六位太医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他们选择继续隐瞒,太医们担心承认误诊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宁可继续错误的治疗,也不敢说出真相。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持续高烧多日的永琪去世了,乾隆皇帝悲痛欲绝,连续三天没有上朝,下令以太子规格为永琪举办葬礼。 内务府在整理永琪的诊疗记录时发现了问题,对照医书后认定这是明显的误诊,在随后的审讯中,张如璠承认早在正月份就已经知道诊断错误,选择了隐瞒。 七名太医全部被押赴菜市口问斩,考虑到家属无辜,乾隆下令给每家发放一千两白银作为抚恤金。 网友热评: “永琪要文能文、要武能武,还舍身救父,简直是完美继承人模板,结果被庸医坑没了,乾隆的伤心真不难理解。” “哪怕放在今天,医疗事故屡见不鲜,更别说古代了,但皇子尚且如此,普通人看病难可想而知。” “若永琪活着,嘉庆或许不会继位,清朝后期历史可能完全不同,乾隆晚年那句‘本想传位给他’太扎心了。” “假如永琪没有早逝,你认为他继承大统的话,清朝的命运会有所不同吗?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信源: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
明朝的刘瑾能坚持那么久也是个狠人[吃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