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手里攥着大量宝贝,17%的苏联国防工业遗产都在它那,像能造航母、洲际导弹、大型运输机的厂子就有一百多个,还有二十多万技术工人。 那时候乌克兰经济困难,这些宝贝成了负担,而中国正急需提升军工水平,双方的合作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开始了。 最让人忘不了的就是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1998年,中国商人徐增平去乌克兰买这艘只完工了四分之三的航母,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10分钟喝了6斤白酒,就为了让乌方相信他的诚意。 最后花2000万美元不仅买下了航母,还拿到了装满8辆大卡车、总重四五十吨的图纸。这些图纸太关键了,后来发现有些关键图纸被拿走,黑海造船厂又悄悄提供了工艺室里的另一套备份。 就靠这艘航母和这些图纸,中国跳过了从零开始摸索的阶段,2012年辽宁舰正式服役,一下子让中国航母发展少走了至少二十年的弯路。要知道俄罗斯当时连自己的库兹涅佐夫号都养不起,更别说帮中国了。 在航空发动机这块,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可是帮了大忙。这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厂,手里攥着好多顶尖发动机技术。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就是仿造的马达西奇产品,后来运-8运输机、AG600水陆飞机用的发动机,都是在它的技术基础上搞出来的。 2015年,马达西奇和中国企业合作,在重庆建了航空动力产业基地,不仅生产发动机,还把制造工艺手把手教给中国工人。 像L-15教练机用的发动机,还有重型直升机需要的D-136发动机技术,都通过合作传到了中国。 这可不是简单买产品,而是把生产线和技术都搬了过来,让中国航空发动机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而俄罗斯卖给中国的战机,核心发动机技术一直藏着掖着,生怕中国学去。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还送来了"智囊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启动"双引工程",专门从乌克兰引进技术和人才。十年时间里,从乌克兰请来的专家就有两千五百多人,涉及两百多个项目。 这些专家可不是普通技术员,好多都是苏联时期的顶尖人才。比如安东诺夫设计局的瓦西里・津琴科,他是安-124、安-225这些巨型运输机的总设计师,带着团队来中国后,直接帮中国解决了大型运输机研发的难题。 那时候乌克兰专家待遇不错,中国给他们提供住宿和工资,还尊重他们的技术,这些专家把一辈子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了下来。而俄罗斯对自己的军工专家管得很严,很少让他们来中国长期工作。 在海军装备方面,乌克兰的帮助也实实在在。苏联时期造大型军舰的技术大多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造过好多航母和巡洋舰。 中国后来造驱逐舰用的燃气轮机,就是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局引进的UGT-25000技术。这种发动机就像军舰的心脏,有了它,中国军舰才能跑得更快、装得更多武器。 之前中国军舰动力一直跟不上,引进这项技术后,052D、055这些新型驱逐舰才能批量建造,让中国海军真正走向深蓝。俄罗斯虽然也卖军舰给中国,但关键的动力系统技术从来不肯转让。 还有导弹技术领域,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当年可是造SS-18"撒旦"洲际导弹的,技术实力顶尖。通过合作,中国在导弹制导、燃料推进等方面学到了不少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用在武器上,还帮着提升了航天发射的可靠性。 乌克兰当时经济困难,好多技术资料堆在仓库里没人管,中国企业趁机买到了不少珍贵的技术文档,这些都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宝贝。 俄罗斯卖武器给中国更多是生意,核心技术一点不放手,卖完装备还得不断买它的零件。而乌克兰是真心实意地转让技术、输送人才,从航母到发动机,从专家到图纸,全方位帮中国打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关键帮助,中国军工才能在短短二三十年里突飞猛进,从只能仿造到自主研发,从落后别人几十年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所以说,中国军工崛起最该感谢的,确实是乌克兰这个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国家。
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
罗普娱记
2025-09-14 10:25:44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