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9月14日,山东某广场上演了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场景

小峰聊社会 2025-09-14 15:33:53

"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9月14日,山东某广场上演了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场景。数名小男孩在人流密集的广场上搭建木板,玩起了高难度的自行车障碍骑行,民警到场劝阻时竟遭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反击"。家长用"打羽毛球会不会撞人"进行无理类比,孩子则抛出"我们买了意外险"的免责金牌,事后更对报警行为嗤之以鼻。这一事件经河南百姓315报道后,引发了公众对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的热议。

事件中的孩子们在进行极其危险的自行车特技表演:前轮离地、后轮滑行、跃坡腾空...这些惊险动作若在专业场地进行尚可理解,但在人流涌动的广场上就显得格外危险。民警王小楚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时发现,孩子们搭设的木板斜坡颇具高度,骑行轨迹不可预测,随时可能撞上散步的老人或玩耍的幼童。

面对民警的善意提醒,涉事家长的反应令人震惊。先是推诿责任称这是"自发的爱好",当民警询问安全保障时,一位小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表示:"我们自己负责,摔了有意外险!"这种将保险当"免罪金牌"的态度,足见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更离谱的是家长的神助攻:"打羽毛球就不会撞人吗?"企图用完全不等同的运动来混淆视听。

保险不是免责卡:法律解析 孩子们口中的"意外险"真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吗?根据《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普通意外险通常仅涵盖被保险人自身伤害。若要赔付对他人的损害,需额外投保第三方责任险。换句话说,即便有保险,家长仍要承担因监护失职导致的赔偿责任。这种对法律的错误认知,暴露了部分家长的危险心理:以为买了保险就可以无视公共安全。

《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家长将高风险运动与休闲活动混为一谈的做法,本质上是规则意识的严重缺失。更令人忧心的是,民警离开后家长与孩子私下议论"谁这么无聊报的警",这种对公共安全警示的蔑视态度,正在给孩子传递严重错误的价值观。 深度反思:谁该为"小霸王"买单?

这起事件折射出三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部分家长把公共空间当作自家后院,对孩子的危险行为视而不见;

将商业保险曲解为"免责金牌",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

对执法人员的善意提醒恶言相向,严重破坏社会规则教育。

民警提出的"家长围成人墙"建议本是最佳解决方案,既满足孩子玩乐需求,又确保公共安全。但家长表面应付、背后抱怨的做法,让人不得不质疑:当这样的"熊家长"培养出更任性的"熊孩子",最终将是整个社会为之买单。

结语: 极限运动值得鼓励,但必须选择合适场地。家长作为监护人,既要保护孩子的冒险精神,更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在这起事件中,报警市民和民警王小楚展现的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感。那些认为"多管闲事"的人应该明白:今天你对他人安全的漠视,很可能就是明天自身遭遇风险的伏笔。对于这种"反正有保险""又没出事"的侥幸心理,我们必须坚决说"不"。

对此,你们怎么看?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小峰聊社会

小峰聊社会

品不同人生,看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