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

在下雒无畏 2025-09-15 09:30:18

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何国家要大力发展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它太优秀了!   第一次尝海水稻米饭的人,大多会皱起眉头。   那米粒是少见的红褐色,煮出来没有普通白米饭的软糯,嚼在嘴里发糙,像混了细沙,咽下去喉咙还会有点涩。   要是跟五常大米,盘锦大米比口感,海水稻简直差了一大截。   更让人不看好的是产量,早年在广东湛江的试验田里,海水稻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就倒,一亩地顶多收一百来斤。   当时不少农民路过都摇头,说这哪是种稻子,分明是在侍弄野草,又费力气又没好收成。   可谁也没料到,就是这种“又难吃又低产”的稻子,后来竟在全国的盐碱地上扎了根。   新疆喀什的戈壁滩,以前撒啥种子都不冒芽,现在能种出亩产千斤的海水稻。   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地表泛着白花花的盐碱,脚踩上去都硌得慌,海水稻的根却能扎进三十公分深的土里,抽出绿油油的稻穗。   浙江温州的沿海滩涂,涨潮时海水能漫到田埂,海水稻照样能结出饱满的稻粒。   为啥这些没人要的盐碱地,偏偏能让海水稻活下去?关键就在于它耐盐碱的本事。   普通水稻碰到含盐量超过1‰的土壤就会蔫掉,可海水稻在含盐量3‰到17‰的地里都能扎根。   而且种海水稻特别省心,盐碱地里没什么杂草,不用天天蹲在田里除草,土壤肥力低,病虫害也少,不用频繁打农药,就连肥料都能省不少,不像种普通水稻那样要追好几次肥。   农民都说,种海水稻不用像伺候“娇小姐”似的费心,是个实打实的“省心庄稼”。   更让人惊喜的是,海水稻还能给土地“治病”。   以前那些盐碱地,地表结着一层白花花的碱壳,用手一搓就碎,种啥都不行。   可种上几年海水稻后,土壤慢慢变了样。   它的根会分泌有机酸,像小海绵似的吸走土壤里的盐离子,根系还能扎得很深,在土里钻出密密麻麻的小孔,让土壤变得透气又透水。   新疆有块地,种海水稻前含盐量高达15‰,种了五年后,含盐量降到了5‰以下,土壤变成了深褐色。   大家慢慢发现,海水稻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我国有5亿亩可开发的盐碱地,这些地以前都是荒着的,现在种上海水稻,一下子就多了上亿亩的“新耕地”。   按现在海水稻平均亩产六百斤算,要是把这些盐碱地都利用起来,每年能多收三千亿斤粮食。   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海水稻就像给国家的粮袋子加了层保险。   这些年,科学家也没闲着,一直在琢磨怎么让海水稻变得更好吃、更高产。   山东的育种实验室里,已经培育出了“软质海水稻”,虽然还是红皮,但是煮出来黏性增加了不少,嚼着不那么糙了。   测产数据也越来越喜人,青岛的试验田里,“海粳37”和“海粳38”两个品种,一亩地能收六百多斤,比早年的产量翻了好几倍。   现在全国已经有1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推广面积超过了100万亩。   科学家说,正在培育适合不同场景的品种,有专门用来煮饭的,有适合熬粥的,还有能磨成粉做面包的。   现在已经有厂家把海水稻磨成粉,做成儿童营养米粉,或者加到面包里增加膳食纤维,就连稻秸秆都能粉碎了当饲料,新疆的养殖场用了,牛羊长得更壮实。   现在再看那些种满海水稻的盐碱地,再也没人说它是“废地”了。   风吹过稻田,红褐色的稻穗晃悠悠的,像给大地铺了层红毯。   虽然这红稻米吃起来还是有点糙,但每一口都藏着科学家的坚持,从1986年陈日胜在海滩上捡起522粒野生稻种开始,他们花了三十多年改良品种。   也藏着农民的辛苦,在盐碱地里扛着锄头除草,顶着太阳收割。   这种不好吃的稻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粮袋子,也让那些曾经荒芜的土地,长出了新的希望。

0 阅读:548

评论列表

呵呵

呵呵

11
2025-09-15 10:15

口味不重要可以慢慢培养更新。中国这些盐碱地可以多养活多少中国人

言贩子

言贩子

3
2025-09-15 19:50

口味差可以拿来做饲料。

猜你喜欢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