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表示,欧盟必须改善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系,并适应他的经商和政治方式。 当“特朗普方式”再度来袭,欧洲不再谈理想,而是学会了谈交易。 布鲁塞尔最近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斯特凡诺·桑尼诺的高级顾问、前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娜塔莉·卡拉斯在一场闭门会议上的一番话,被《金融时报》曝光后引发热议。 她直言不讳地表示:欧盟必须改善与特朗普的关系,并学会适应他的经商与政治方式,她甚至称特朗普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给欧盟外交打了一针“现实主义疫苗”,有些人听了皱眉,有些人点头称是,但无论你站哪边,卡拉斯点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在特朗普可能再度执政的背景下,欧洲到底该怎么和“交易型美国”相处? 卡拉斯这番言论的背景,是最近欧盟和美国之间那份备受争议的新贸易协议,从表面看,这是美欧“深化合作”的象征,但实际内容却让不少欧洲国家觉得苦不堪言。 首先是关税问题,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这份协议规定,欧盟大部分出口美国产品将面临高达15%的关税,而美国的工业品却可以零关税进入欧洲。 这种“单向通道”的贸易安排直接冲击了欧盟的关键出口产业,尤其是德国汽车、法国葡萄酒和意大利奢侈品等。 估算下来,仅关税一项,欧盟每年就可能损失数十亿欧元的出口收益。 而在能源层面,更是一道难题,协议要求欧盟逐步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转而大规模采购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一转向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美国LNG价格高得离谱,欧洲企业叫苦连天。而美国能源出口商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场“你让利、我收钱”的交易被不少欧洲议员形容为“在枪口下进行的谈判”,甚至是“特朗普式交易艺术的典范”。 法国和德国的代表更是公开表达了不满,认为这份协议不仅不公平,还威胁到了欧洲的战略自主。 卡拉斯的表态,正是对这一背景的回应,她没有为这份协议开脱,而是选择了更务实的说法,既然特朗普的外交就是以交易为核心,那欧盟就必须学会用他的语言与他打交道。 这不是认同,而是为了在不利的局势下争取更多主动。 卡拉斯的用词讲究,她没有说“支持”特朗普的做法,而是用了一个分寸感极强的词,“适应”。 她在发言中提到,“新政府改变了其开展政策和公务的方式”,一句话,道尽了欧盟高层的无奈和醒悟。 过去的欧美关系,建立在“民主伙伴”“价值观一致”这样的理想主义基础上,但特朗普的回归,正在把一切拉回交易桌。 而欧盟也逐渐认清了现实,美国仍是最重要的伙伴,却未必是最可靠的朋友,卡拉斯明确指出,美国仍然是欧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合作的方式,可能得变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欧盟正在调整对美的谈判策略,更少谈理念,多谈利益。 该硬的时候不退缩,该灵活的时候不纠结。可能会启动WTO申诉程序,为自己的企业争取公平待遇;也可能在关键议题上暂时妥协,换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而在外交手段上,欧盟也在酝酿一套“新玩法”:放弃对多边主义的执念,转而与美国进行更多一对一的双边博弈。 不是不相信多边主义,而是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怎么玩多边了。 贸易只是表面,真正让欧盟头疼的,是特朗普对全球秩序的重新定义。 首先是北约问题,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质疑北约的存在价值,并要求盟友大幅提高军费。 在他执政期间,美国一度威胁要减少对欧洲安全的投入,如果特朗普再次回归白宫,欧盟很可能要自己掏更多的钱,来维持自己的安全。 这不仅是财政压力,更是战略方向的考验。 防务自主成了欧洲的关键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短期内,欧洲仍难以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 卡拉斯所说的“适应”,也包括在安全领域如何跟特朗普打交道,至少要确保他不会突然“甩锅走人”。 其次是对华政策,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其对华战略势必更强硬,可能会再次加码关税,甚至要求欧洲选边站队。 但对欧盟来说,中国是无法忽视的经济伙伴,站队美国,可能意味着失去中国市场,不站美国,又怕被特朗普政府“秋后算账”。 这对欧盟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平衡术,卡拉斯的“适应”,其实也包含了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不被挤压的空间。 最后是俄乌问题,特朗普过去多次对乌克兰援助表示质疑,甚至声称要“在一天内结束战争”。 这种态度让欧盟极度不安,如果美国突然减少对乌援助,整个欧洲的安全局势将再次陷入动荡,欧盟现在的“适应”,也是一种风险对冲,与特朗普建立直接沟通机制,确保即使他上台,也不会一意孤行、突然抽身。 卡拉斯的那句“必须适应特朗普”听上去像是一种妥协,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 她没有说要追随特朗普,而是说要理解他的游戏规则。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表示,欧盟必须改善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美国总统唐纳
老阿七说史
2025-09-15 10:38:07
0
阅读:74
实在话
川普是想欧盟死啊,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贺兰山
交易就是把自己奉献给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