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上将总司令张发奎,绝对是国民政府中真正的奇葩,在他的部队中,有名有姓的共产党人有两千多名,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不管不问。 要回广东,得找个国民党里愿意合作的将领撑场面,挑来挑去,选中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他是广东本地人,一辈子打仗大多在广东,手下兵好多也是广东子弟,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些兵肯定想回老家,他自然也有这个心思。 更关键的是,他手下共产党员特别多,北伐打得最热闹的时候,他部队里光党员就有两千五到三千人。 许继慎、周士第、张云逸这些后来有名的共产党人,当时都在他这,连叶挺独立团都跟他关系深。 那时国民党内部杀共产党杀得凶,张发奎却敢把被赶出来的党员收到自己队伍里,当时民间都传“蒋介石杀、朱培德赶、张发奎收”。 张发奎这辈子最出名的就是能打仗,早年间跟着孙中山打陈炯明,后来北伐更是打出了“铁军”的名头。 1926年北伐的时候,他当第十二师师长,带着兵往湖南打,吴佩孚把两万兵调到汀泗桥守着。 那地方三面是水,后面是山,就一条铁路桥能过,跟铜墙铁壁似的。 张发奎晚上让三十六团偷偷渡河绕到敌人后面占了阵地,第二天一早自己带着三十五团和叶挺独立团从正面冲,前后一夹击,吴佩孚的兵就垮了。 接着又打下贺胜桥,一路打到武昌,他所在的第四军也因为这几场硬仗,被人叫“铁军”。 后来打奉军,张学良凑了二十五万人来拦,他硬顶着压力把奉军打垮,连开封都拿下来了。 到了抗战的时候,他在淞沪会战当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亲自指挥炮兵打日军的司令部,还轰了日军旗舰“出云号”,当时人都叫他“神炮”。 武汉保卫战的时候,他带着好几个军守长江防线,就算后来不得不撤,也安排预备队挡着,让主力安全退下来。 第一次粤北会战,还把来犯的日军打了回去,没让敌人再往前一步。 1945年抗战胜利,张发奎当广州地区的受降官,处理日本人投降的事特别较真,非要严惩日酋田中久一。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敢跟外国人叫板,盟军一开始定好香港归中国接收,结果蒋介石听了英美两国的话,让英国人来主持受降典礼。 张发奎气坏了,公开说:“我们不应该同意这一更改,不应该屈服于英美的压力。” 他说香港在中国人心里就是块疤,以前是坏人躲难的地方,是有钱人享乐的地方,广东的风气变坏都跟它有关系,盟军本来定好归中国,从领土完整和老百姓的心愿来说,都该咱们自己来。 后来他还派兵包围法国驻广州的领事馆,抓了藏在里面的日本间谍,又让部队封了广州到澳门的边境,不让肉菜运过去,逼着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把藏起来的日本战犯和汉奸交出来,还查封了他们的财产。 跟英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没软过,警告他们别乱建机场,别限制中国人入境,不然就发动年轻人找他们算账,实实在在护着国家的面子和权益。 中国现代史学会的胡志伟说他“不贪污、自己勇敢打仗”,那时国民党不少将领当官就是为了捞钱,带兵也躲在后面。 张发奎不一样,不贪钱,打仗还冲在前面,手下的兵自然愿意跟着他拼命,“铁军”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就想带着兵北上帮马占山打日本人,后来上海十九路军跟日本人打,他又想东去帮忙,可没军费,部队动不了。 他去欧洲游历的时候,在伦敦公开说“只要有机会,我愿意带一旅兵去抗敌,就算报一点国仇也行”。 在美国的时候,有个医生拿传家酒杯敬他,说要是他能打败日本就把杯子送他,他一口喝了酒,这份底气不是装的。 汪精卫1939年投降日本,他马上动员粤北的官员和军队发电报骂汪精卫。 就算他跟蒋介石不对付,也知道民族大义比私人恩怨重要,说“我跟余汉谋、白崇禧他们还信蒋介石,就是因为他坚持抗日”,拎得清大是大非。 当然,张发奎也不是完美的,后来他也参与过镇压广州起义,1946年还想清剿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 张发奎这辈子,像近代中国的一面小镜子,有打外敌的铁血,有护主权的硬气,也有绕不开的时代坑,但那颗爱国的心,从来没含糊过。 他不是什么完美的英雄,可在国家难的时候,没软过,没逃过,这就够了。
抗战中,新四军26团300人深入敌阵,忽被1500日军包围。众人劝团长突围,团长
【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