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为何不跟中国打?德国军事专家的一番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直言,如今中国的军事力

文史啊旺 2025-09-15 13:37:58

美为何不跟中国打?德国军事专家的一番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直言,如今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强大到让美国感到束手无策。 说起中美之间那点事儿,总让人觉得像两头大象在狭窄的过道里挤来挤去,谁也不敢真来一下狠的。表面上看,美国在亚太地区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势,航母编队轮番上阵,战机在天上嗡嗡转悠,可实际情况呢?美国人自己心里门儿清,再这么硬碰硬下去,风险太大,收益太小。 这事儿德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巴斯蒂安·吉格里希在一次访谈里点得透彻,他直接说,中国军力现在已经发展到让美国在关键领域摸不着头脑的地步。简单讲,美国的绝对优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等博弈,谁动谁得掂量掂量。 他和团队公布了当年全球军力对比。中国部分特别亮眼,海军舰艇总数已经逼近300艘,总吨位超过美国在亚太的部署,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报告直指,中国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第二艘航母山东舰下水,电磁弹射技术起步,空军歼-20隐身机开始批量生产,导弹库存里东风-21D和东风-26这样的反舰家伙事儿,让美军航母编队的安全系数直线下降。 美国最骄傲的航母战斗群,本来是全球投送力量的王牌,现在一靠近南海或东海,就得面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威胁,这些导弹速度10马赫以上,防御系统跟不上趟。吉格里希在报告里算了笔账,美国海军虽有11艘航母,但维护和轮换成本高企,一艘福特级就得130亿美元,债务利息还吃掉预算大头。中国呢?自主生产线转得飞起,2025年海军预计达到395艘舰艇,潜艇部队核动力型号越来越多,整体形成蓝水作战体系。 再看对峙的实际案例,从2016年起,中美在南海和东海的摩擦就没断过。2016年10月,美军里根号航母群进南海,中国南海舰队出动多艘052D驱逐舰伴航,美方雷达锁定目标,但最终选择转向,避免擦枪走火。类似事儿在东海也上演,2020年中国空军轰-6K伴歼-16巡航,日本自卫队和美军F-35升空拦截,双方保持间距,没真动手。 这些事件表面紧张,骨子里是边缘试探,美国想秀肌肉,中国则用地理优势和装备回应。吉格里希分析,美国的围堵策略包括加强驻军、拉盟友和科技封锁,可效果打折扣。像澳大利亚,嘴上跟美国走,心里还想着和中国做生意;印度有边境顾虑,不愿全押一宝;日本虽紧跟,但自卫队在实际行动中总留后手。2024年的四方安全对话加强了联合演习,可菲律宾这样的小国在南海被中国海岸警卫船挤兑时,美国的回应多是口头谴责,没派航母硬顶。 为什么美国不敢真打?吉格里希点出几点硬道理。第一,军事平衡变了。中国导弹技术突破,常规和核威慑并进,东风-41洲际导弹机动部署,射程覆盖美国本土,核反击能力可靠,美国再像冷战后那样一家独大就不现实了。第二,经济链条太紧,中美贸易额2024年超6000亿美元,供应链全球布局,一场冲突砸了饭碗,美国国内失业和通胀得炸锅。 第三,美国自己摊子铺太大,欧洲盯俄罗斯,中东有伊朗和以色列的烂事儿,内部社会分歧还闹腾,军费虽高但分散,2025年预算里亚太部分只占三成。吉格里希在报告里用数据说话,中国空军运输机运-20服役数量超50架,无人机群智能化水平高,美军在远程投送上优势缩小。海军方面,中国护卫舰和驱逐舰数量全球第一,2025年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成功,战机起降效率翻倍。这些进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作战体系,让美国在亚太的掌控力滑坡。 报告发布后,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跟进评估,承认中国反介入能力让航母群风险倍增。欧洲国家也警醒,德国2024年通过100亿欧元特别基金,采购更多豹2坦克和F-35战机,就是受了这种多极趋势的影响。中国这边,军事现代化没停步,2025年9月的阅兵式上,新一批高超音速导弹和海军无人机亮相,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延伸到2000公里,潜艇部队新增安静型核潜艇。美军回应是加速无人机部署,2025年4月国会研究服务报告警告,航母得退到第二岛链外操作,才能避开中国导弹网。可这也暴露问题,美国的工业产能跟不上,福特级航母延误服役,盟友协调总卡壳。 从2018年到现在,局面没大变,但小摩擦不断。2025年2月,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南海靠近菲律宾巡逻机,美方叫嚷危险,中国回应是例行训练。东海那边,日本渔船事件频发,中国海警船伴航,美日联合巡逻却没越线。吉格里希在2025年2月的《军事平衡》报告里更新数据,中国核弹头库存达600枚,比2019年翻倍,预计2030年超1000枚。海军总吨位全球领先,空军隐身机歼-20超300架,导弹部队东风-17高超音速型号批量列装。这些让美国投鼠忌器,任何妄动都得算全球经济账。盟友体系也松动,澳大利亚AUKUS协议推进核潜艇,可2025年预算超支,印度在QUAD里更注重经济合作,日本自卫队扩军但预算紧巴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