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认栽了!中国不跟美做生意,全是他关税作的锅,本来想靠关税占便宜,结果咱

山河又月明 2025-09-16 15:49:35

特朗普终于认栽了!中国不跟美做生意,全是他关税作的锅,本来想靠关税占便宜,结果咱没怂,他们自己倒亏得底朝天,纯属自找的!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那套关税操作,简直把美国经济搅成了一锅乱炖。2025 年 1 月刚宣誓就职,2 月就急着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嘴上喊着 “保护本土产业”,结果最先喊疼的全是美国自己人。 到了 4 月更离谱,借着紧急状态法的名义对所有国家加征 10% 关税,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直接飙到 34%,这哪是保护产业,分明是给美国企业的脖子上套枷锁。 马萨诸塞州那家叫乔治马图克的床品工厂最有发言权,他们专门生产高端床单被子,原材料依赖从印度、葡萄牙进口的棉布和列支敦士登的羽绒。 自从 4 月关税政策落地,这家工厂每个月要多掏 10 万美元的成本,逼得他们不得不砍掉新设备采购和营销预算。 老板直言压根没从关税里看到任何好处,反倒是订单量因为成本上涨开始下滑。这还不算完,8 月特朗普政府又宣布把钢铁和铝的关税范围扩大到 407 种衍生产品,从汽车零部件到建筑材料全被囊括在内,这下连本土制造业也跟着遭殃,很多工厂原本稳定的供应链直接被打乱,生产计划一改再改。 农业领域更是一片哀嚎。中国可是美国大豆和猪肉的最大买家,结果关税一加,中国反手就取消了 1.2 万吨美国猪肉订单,单周采购量从之前的正常水平暴跌到只剩 5800 吨。 大豆更惨,一周之内从 72800 吨的采购量骤降到 1800 吨,美国农场主们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农产品欲哭无泪。 更糟的是,原本每年能花 21 亿美元采购粮食用于对外援助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关闭了,这无疑是给本就艰难的农产品出口雪上加霜,不少农民只能指望政府补贴度日,但那点补贴对于巨额损失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关税这把火很快就烧到了消费者身上。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早就预警过,企业不可能一直自己扛着成本,果然没过几个月,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就开始往上跳。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说得明白,未来每个月都会有更多涨价情况出现,大概三分之二的关税成本最终都得由消费者买单。 最明显的就是日常饮食,汉堡里的面包、奶酪,咖啡店的咖啡豆,成本都在涨。有咖啡企业透露,因为关税影响,咖啡成本增长的峰值可能要到 2026 年才会显现,现在不过是刚开始而已。也就是说,美国老百姓每天早上喝杯咖啡、吃个汉堡,都在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买单。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还充满了矛盾和反复。一边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的关税,另一边又豁免了半导体、通信设备等类别的进口税率;刚宣布对汽车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没过多久又允许企业申请最高相当于汽车零售价 3.75% 的补偿。 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让企业根本无所适从,想调整供应链吧,政策一变就可能血本无归;不调整吧,关税成本又压得喘不过气。 就像那家床品工厂,既不敢轻易更换供应商,又承担不起持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维持。 从贸易数据来看,特朗普想要 “保护本土产业” 的目标也没实现。2025 年前两个月中美贸易总值还增长了 3.5%,但这是关税政策刚实施的数据,后续随着 34% 高关税的生效,贸易额肯定会受到更大冲击。 中国这边的反制措施也很果断,直接把对美关税提高到对等水平,美国企业想通过涨价把成本转嫁给中国消费者的算盘彻底落空。 结果就是美国进口商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进货价,本土零售商要么跟着涨价失去客户,要么维持原价压缩利润,怎么选都是亏。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自己的企业也没能幸免。他旗下的媒体科技集团 2025 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 0.2 亿美元,同比下降 22.08%,虽然跟关税没有直接关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化。 当整个经济链条都因为关税政策变得扭曲,没有哪家企业能独善其身,哪怕是总统自家的生意也不例外。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企业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缩水,农民出口受阻造成产品积压,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而特朗普政府心心念念的关税收入,相比给经济造成的损失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所谓的 “保护本土产业” 最终变成了 “折腾本土产业”,本想靠关税占便宜,结果却让美国自己陷入了成本疯涨、出口下滑、通胀加剧的困境,这波操作确实称得上是自找苦吃。

0 阅读:296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