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不能一下把美债全卖了?就这么说吧,中国今天敢全抛售,明天中美就有可能开战,说到底中国手里的美债早就不是一张张普通的债券,更像是一根拿在手里的“金融核按钮”。 中国手里的7563亿美债,听着像“小钱”,但要是突然全卖了,所有人都会慌,价格暴跌,你手里的债券反而更不值钱,最后可能连一半钱都收不回来。 中国要是这么干,自己先亏上千亿美元不说,其他国家一看“中国都跑了,咱也赶紧卖!”,美债市场直接崩成“白菜价”。 更麻烦的是,美债是全球金融的“定海神针”,美国政府70%的钱靠发债借,要是市场没人买,美联储只能自己印钱买债,结果就是通胀飙升、美元贬值。 今年8月中国刚减持31亿,美债收益率就飙到5%,要是全卖,收益率可能冲到6%,美国经济直接“高烧不退”,但中国也别想独善其身,因为美元贬值会让中国出口的商品变贵,订单减少,工厂工人可能得喝西北风。 中国减持美债的节奏,那叫一个“精准拿捏”,2025年3月到5月,中国卖了280亿美债,正好赶上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125%关税、石墨关税涨到160%、半导体禁令升级。 美国一看慌了,赶紧放软话,中国就放缓抛售,继续谈条件,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比一次性全卖有用多了,全卖等于“撕破脸”,以后连谈判的机会都没了。 美元现在就像个“庞氏骗局”,美国欠的钱比GDP还高130%,但大家还在用美元,为啥?因为习惯啊!全球60%的贸易用美元结算,各国央行55%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就像大家明知道信用卡要还利息,但还是得刷。 中国要是全卖美债,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接盘的,反而可能因为资产重新配置,让自己手里的钱更不值钱。 更现实的是,中美贸易还绑着呢,中国20%的出口卖给美国,要是美元贬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卖得更贵,美国消费者可能转去买越南、墨西哥的货,中国工厂又得裁员,所以全卖美债,看似“解气”,实则“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中国对美债的策略其实特别聪明,不搞“情绪化清仓”,而是“慢慢减持+分散投资”。 全卖美债?那是中了美国的“激将法”,美国正盼着中国“急眼”,把金融战变成全面对抗,而中国选择“边打边谈”,既规避了市场风险,又给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了时间。 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涨到12.7%,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占7.5%,东盟35%的贸易都用本币结算了,这些数据说明,中国正在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美元霸权慢慢“失血”。 更关键的是,中国减持美债的终极目标,不是“搞垮美国”,而是推动全球货币从“美元一家独大”变成“多国一起玩”。 当美国还在沉迷关税战和借新还旧时,中国已经在“金砖银行”“上合银联体”这些新平台上,拉着15个国家用人民币结算,这种“不声不响改规则”的智慧,比“全卖美债”的爽文剧情高明多了。 说到底,美债这场博弈,没有“一键清仓”的爽快,只有“边下棋边改规则”的现实,毕竟,在金融战场上,真正的赢家从不用“掀桌子”解决问题,而是用耐心和策略,让对手自己“认输”。
“中国不会抛售美债”,美财长刚嚣张直言,表示中国真的不敢抛售美债,便被狠狠给他上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