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东京田径世锦赛进行男子110米栏项目受到国内极大关注,刘俊茜、徐卓

如容评体育 2025-09-17 09:46:30

9月16日晚,东京田径世锦赛进行男子110米栏项目受到国内极大关注,刘俊茜、徐卓一和陈圆将先后在半决赛出场,但遗憾的是三人均表现不佳,全部在半决赛被淘汰,无人能闯进决赛。这样三名中国选手均未实现晋级决赛的目标,虽各自存在一定遗憾,但也客观反映出中国 110 米栏项目当前的竞技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准仍有差距。在当晚进行的这个项目的决赛中,美国选手廷奇凭借 12 秒 99 的成绩强势夺冠。廷奇作为本赛季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成功斩获个人世界大赛首枚金牌。牙买加选手本内特以 13 秒 08 的个人最佳成绩获得银牌,另一位美国选手梅森则以 13 秒 12 追平个人最好成绩,收获铜牌。他们虽然是目前110 米栏的世界高手,但是这与我国当年最著名的刘翔来比还是有差距的,即使过了20年,如果刘翔来到这里,应该是轻松夺冠,不禁让人感概当年的刘翔有多厉害。我们当然期待在两年后的北京世锦赛上,中国 110 米栏年轻选手能够汲取经验,实现突破,向着刘翔曾经达到的高度奋勇迈进。 目前来看,从技术层面看,我国选手在栏间节奏把控和过栏技术的细腻程度上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刘俊茜在途中跑连续打栏,陈圆将攻栏动作僵硬,这表明他们在栏间的步幅调整、起跨点选择以及过栏时身体姿态的控制不够精准。顶尖选手能在高速奔跑中流畅跨越栏架,最大限度减少过栏的速度损失,而我国选手因技术瑕疵,导致节奏被打乱,速度骤降。 大赛经验的欠缺也是关键因素。三位选手虽均通过成绩达标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但大赛历练次数有限。在强手如林的半决赛中,面对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出现技术动作变形。像徐卓一在冲刺阶段受身边高手节奏影响,步伐不稳,这体现出他在复杂比赛环境下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专注力。 体能储备和专项耐力方面同样有提升空间。110 米栏是短距离高强度项目,需要选手在全程保持高速度和爆发力。我国选手在比赛后半程,常出现速度下降、动作变形的情况,这显示出他们在体能分配和耐力维持上存在短板,无法在整个赛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要提升我国年轻选手在 110 米栏项目的竞争力,可从多方面着手。技术训练上,需引入先进的技术分析手段,如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运动分析软件,精准捕捉选手的技术动作,进行针对性改进。同时,邀请国际高水平教练指导,学习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技术训练方法。 为积累大赛经验,应积极安排选手参与国际赛事,与顶尖选手同场竞技。通过频繁参赛,适应不同比赛环境和压力,提升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在实战中打磨技术和战术。 体能训练要制定科学系统的计划,结合专项特点,加强爆发力、速度耐力和核心力量训练。运用先进的体能监测设备,实时跟踪选手体能状况,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量,确保在比赛关键阶段,选手能保持充沛体能和良好竞技状态 。 心理一定要跟上!!!!

0 阅读:135
如容评体育

如容评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