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这种威胁听起来挺唬人,但仔细一想,根本就是一场心理战。贝森特试图把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责任全甩给中国,却绝口不提美国自己的结构性问题。毕竟中国对美出口额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五倍,但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跨国公司在华的产业链布局。美国现在想掀桌子,怕是找错了对象。 其实美国这套威胁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美国就不断加码关税,现在双方税率已经飙到145%和125%。可结果呢?美国贸易逆差不但没减少,反而突破1.06万亿美元。关税成本大部分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得多支出近4000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两千”的招数,连美国前财长耶伦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给本国经贸政策打了个不及格。 贝森特之所以这个时候跳出来威胁禁运,明显和2025年美国大选有关。特朗普团队需要展现对华强硬姿态来争取铁锈州的选票,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商品的农业和汽车行业选区。但这种政治作秀代价巨大。美国大豆协会已经急得跳脚,因为2025年中国对美国新季大豆的订单量竟然是零。往年这个时候中国通常会买走美国全年产量8%到9%的大豆,现在美国豆农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豆烂在仓库里。 禁运威胁更可笑的是忽略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掌握着稀土精炼、光伏组件和半导体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命脉。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手里,美国军工系统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接近90%。F-35战机每架要用掉410公斤稀土,一旦断供,美国国防生产都得停摆。中国从6月起就对稀土出口实施许可管理,审批周期从7天延长到30天,明显是在收紧控制。 美国企业界也对禁运威胁强烈反对。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警告说,这可能导致美国企业每年损失420亿美元的收入。高通、英特尔等芯片巨头长期依赖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半导体消费的最大市场之一。更不用说苹果、特斯拉这些在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一旦断供可能面临生产停滞。沃尔玛等零售商也担心货架空置风险加剧。 中国面对威胁反而异常淡定。商务部一边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一边彻底停止采购美国大豆。中国早就做好了脱钩准备,粮食储备充足,能源自给率超过80%。通过深化与东盟、巴西等地的合作,中国外贸重心已经成功转向非美市场。2023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达到71%,美国份额则暴跌至21%。 王毅外长说得很明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中国坚持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美国彻底取消单边关税。这种底气来自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国内市场。美国想用禁运来施压,恐怕只会加速自己的孤立。欧盟、日韩等盟友都拒绝跟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德国法国公开表示反对,印度更直言“能源安全优先”。 现在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第四轮经贸谈判,但美方还在玩谈判前制裁的老把戏。美国商务部把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国立马反手对美国芯片开展反倾销调查。这种针锋相对表明中国不会再忍气吞声。贝森特的禁运威胁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缺乏实际谈判筹码的困境。就像网友说的:美国想靠老办法压中国,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这场博弈最终比拼的是耐力和韧性。中国靠着全产业链优势和不断拓展的贸易伙伴网络,已经构筑起足够的防御纵深。而美国却面临通胀高企、盟友离心和企业反对的多重压力。贝森特的威胁与其说是认真的政策选项,不如说是谈判前的虚张声势。毕竟历史早就证明,禁运从来压不垮中国,只会让中国更强大。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