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谁在持久战中更有韧性?孙玉良:靠借贷维持的乌克兰劣势明显】凌晨的基辅,夜空

孙王良评 2025-09-17 14:28:39

【俄乌谁在持久战中更有韧性?孙玉良:靠借贷维持的乌克兰劣势明显】

凌晨的基辅,夜空被一条铁路线旁的火光染成血色。巨大的爆炸撕裂寂静,映照出乌克兰军火列车化为废墟的瞬间。炮弹、火箭弹、北约的弹药——整列“移动军火库”在一夜之间被摧毁,视频里铁轨两侧狼藉一片,这是媒体曝光乌克兰最新的重大挫败,成为战争残酷现实的最直接映射。

三年半的俄乌冲突,让乌克兰逐渐消耗殆尽。从人力到武器装备,乌军都在逐步逼近极限。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乌克兰持久战的“英雄故事”,但现实很冷酷:面对俄罗斯不断升级的打击,乌克兰的防御力量正在减弱,每一次夜间爆炸都在提醒世界,这场战争没有轻松的英雄结局。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打击,现在早已不是早期零散的导弹袭扰。今年以来尤其明显,自阿拉斯加会晤调停俄乌冲突失败后,俄军对乌打击频率与规模明显升级。战争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今年五月之前,俄方打击次数相对有限;然而五月底开始,打击数量猛增,一波波高潮在伊斯坦布尔会谈之后、七月美俄通话之后,以及阿拉斯加会晤之后相继出现。每一次俄方打击高峰,都像是在测量乌克兰与西方的耐力——谁先眨眼,谁先撑不住。

9月初的打击尤其惊人,单在9月8日、9日,俄罗斯发射自杀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超过800枚。对任何防空系统来说,这是极限负荷的挑战。乌军虽以远程自杀无人机反击俄能源设施,并取得一定局部战果,但数量和整体战果远无法比拟。西方援助的防空导弹库存开始逼近耗尽,乌克兰的冬天,显然将会非常寒冷。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虽然受到西方制裁,但通过高明金融运作和自主军工产业链发展,依旧维持了战力。无人机、导弹、坦克的生产能力持续突破,这保证了俄军持续的攻击能力。西方称赞乌克兰将战争拖成持久战,但现实是,在耐力和资源消耗上,俄罗斯或许更占优势。美国和北约的焦虑,不难理解。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却跑去施压中国,呼吁北约成员国对中国产品征收50%至100%的关税,要求切断中方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及军民两用物资。白宫声称此举可推动俄乌冲突结束,但随后财政部部长又表示,除非北约欧洲国家先行动,否则美国不会单独制裁中国。这套多面派手法,只会贬低美国信誉,而非改变战场现实。中方的购买行为,表面是能源交易,背后则体现了国际供应链的复杂性,而美方却想把这种复杂性当作谈判筹码。

从基辅夜间爆炸的火光,到战场上自杀无人机与巡航导弹的齐射,再到西方援助的有限弹药,乌克兰正在经历一场多维度的压力测试。红军城或将成为标志性的战场节点,乌克兰的坚持能否撑到冬天,成为悬在欧洲和世界头上的一颗计时炸弹。

战争不是游戏,爆炸不是特效,血与火才是真实。夜色中爆炸的火光提醒所有人:战争是一场持久而残酷的消耗战,靠情绪与媒体渲染撑不住真正的战场。俄罗斯用实际能力和工业供给,证明了它的战略耐力;乌克兰依赖外援和民众意志,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但靠借贷维持能够打一场持久战吗?这场围绕耐力、物资和战略的比拼正在进行,我始终不相信乌克兰能打赢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现在依然如此。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