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台湾时事评论员王炳忠说,不少国民党人所谓的“抗战”,并非站在民族大义,而只是用来恶心大陆。 在岛内政治舞台上,“历史叙事”始终是焦点,无论是抗战还是两岸关系,政党总在此上面大作文章。 国民党自认是抗战的中坚,却早已说服不了年轻一代,这世代关心的多是房价、就业与未来发展,而国民党却依旧不时搬出抗战,更多是因为缺少其他有力的政治筹码。 历史确实不能抹去,抗战中,国民党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平民也在轰炸和饥饿中支撑国家。 但另一面同样残酷:最高层非但没能暂时放下党派之争,反而用大量资源去对付共产党,这让前线的牺牲换不来上层的团结,最终拖垮了政权的民心。 战后的局势更是一片混乱,通胀失控、腐败滋生、社会动荡,国民党不但没能善用胜利后的机遇,反而一步步失去支持,最后退至台湾。 此后,他们面对大陆崛起形成了难以言说的心理包袱,大陆几十年内从废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原该是民族的荣耀,但对国民党而言,却让“只有自己能救中国”的叙事彻底崩塌。 也是在这种心态下,台湾内部浮现新的政治力量:台独。 与当年国民党一样,台独同样缺乏民族格局,只是把赌注押在外部势力身上。 过去国民党依赖美国的反共援助,如今台独则依赖美国的军售和少数西方的声援。 但现实是,台湾长期军事与经济都严重依附外部,内部年轻人却为低薪与前途迷茫所困,社会撕裂比比皆是。 政客们没有把精力放在经济或民生上,却热衷用身份对立来转移问题。 所以岛内越来越走入死胡同,并不是因为大陆刀光剑影,而是自己方向模糊。 国民党早没了当年的优势,台独又制造矛盾,两股力量反而让台湾困在经济和社会难题之中。 若能换个角度,将台湾放进民族复兴的大格局,用自身产业与区位优势成为两岸纽带,不是比自我孤立更好吗? 从大陆这边看,北京态度始终清晰:坚持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 在坚持的同时,也展现出耐心与弹性,通过经济吸引和文化交流,一步步推动两岸民众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岛内像洪秀柱这样公开呼吁团结的声音仍然存在,说明理性并未彻底消失。 关键还是台湾社会如何定位,若继续倚赖外援,终将被国际局势牵着走,甚至更孤立,若能正视历史,把未来和民族大义绑在一起,反而能开出一片新天地。 台湾今日的困境,其实与国民党当年的失败一样,把政治当成权力角逐,而不是民族使命。历史已经说明,丧失民心的结果只有分裂和衰落。 如果今天仍旧一味重复过去的老路,只会越走越窄。归根结底,两岸同宗同源,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台湾若能抛开迷思、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潮,才算是真正找到出路。
[微风]台湾时事评论员王炳忠说,不少国民党人所谓的“抗战”,并非站在民族大义,而
芸霄记史
2025-09-17 17:39:36
0
阅读:197
用户10xxx82
炳忠还是睿智的,是湾湾岛上少数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