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数据不公布了,千亿逾期之后怎么办? 我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咱们国家的央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5-09-17 18:52:05

信用卡数据不公布了,千亿逾期之后怎么办? 我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咱们国家的央行,已经有两个季度没公布信用卡的逾期数据了。一开始我还不信,但转念一想,好像确实很久没看到这个数据的新闻了,我就去去查了一下。这一查,居然是真的。 我们先说说什么叫信用卡逾-期数据。其实就是那些信用卡欠了钱,而且拖了半年都没还上的钱,总共有多少。这个数据就像一个社会的经济健康监测仪,能很直观地看出老百姓的还钱压力大不大。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这个1239多亿的数字,仅仅是逾期超过半年的。那些逾期一个月、三个月、五个月,还没到半年的呢?这部分数字有多少?我们不知道。没有被计入“逾期半年未偿”的数字,又有多少?我们同样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水面上的冰山,可能只是整个问题的冰山一角。 说到欠钱不还,很多人会想到另一个词:“老赖”,官方的说法叫失信被执行人。几年前,这个数字就达到了850万,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讨论。这个数字在2025年上半年,依然在850万左右这个水平线上徘徊 。有些统计甚至显示,人数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最近似乎有了一些平稳甚至微弱下降的迹象 。但这真的能让我们松一口气吗?恐怕不能。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是欠债不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已经被法院判决,并且强制执行都执行不了的“终极老赖”。而信用卡逾期,是这个链条的最前端。 当前端的水库水位在不断暴涨的时候,后端的大坝就算暂时稳住,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 现在主动刷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的人可能在变少,这从信用卡总发卡量在下降就能看出来。与此同时,过去那些刷了卡的人里面,还不上钱的人正在变多。一边是需求萎缩,一边是坏账增加。 但最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指标,还在拼命地推广信用卡业务。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循环:真正需要用钱周转的人,可能已经因为还不上钱而焦头烂额;而银行呢,还在把卡硬塞给那些可能并不那么需要,或者说信用资质越来越受考验的人。这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看信用卡,怎么处理自己的债务问题呢? 首先,那个靠信用卡套现来空手套白狼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前,有些人利用规则漏洞,刷的是信用卡,退回来的却是现金,这样就能拿到一笔几十天的免息贷款,拿去做点短期的投资。后来这个漏洞被堵上了,钱只能原路退回卡里。再后来,大家就找一些小商户,把钱套出来。在那个经济高速增长,到处是机会的年代,因为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可能赚回来的更多。 但现在几乎找不到能让你稳赚不赔的短期投资渠道,费半天劲把钱从信用卡里弄出来,一不小心投到股市里,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别再想着用信用卡“借鸡生蛋”了,现在的环境,很容易“鸡飞蛋打”。 其次,现在用信用卡,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出于消费需求了。一方面是人情往来。另一方面,也就是利用一下那个几十天的免息期,省点微不足道的利息。所以说,别为了面子去消费。为了几万块钱,把自己弄成信用黑户,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而且现在有个现象,就是有些人,信用卡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上了怎么办?他们开始动起了“恋爱化债”或者“结婚化债”的歪脑筋。把解决债务当成自己谈恋爱或者结婚的首要目标,现在中国畸形的高价彩礼,也不免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这让我觉得可悲又可笑。 这说明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一些人已经把所有正常的路都堵死了,开始走这种歪门邪道。 其实这也是变相的化债。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说,“化债”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但对于我们每一个背着债务的普通人来说,“化债”也是当下最重要,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化解自己身上的一切债务,然后就勒紧裤腰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努力工作,等待经济环境的好转。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没有别的办法。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我本人依然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希望大家都能度过眼前的难关。

0 阅读:59
朴素梦想看世界

朴素梦想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