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抑郁吗?因为误以为孩子没把兔子在教师节送给老师,又哭又闹的把孩子打了一顿 孩子说老师没要给退回来了,这位妈妈还不信,又去问老师是你没要还是她没送,老师说是让孩子带回去了,结果这位妈妈让老师安慰一下孩子,孩子哭着带着伤去学校的。 后来听孩子的班主任说,那只兔子是孩子攒了半个月零花钱买的,毛茸茸的垂耳兔,孩子给它取名“小白”,前一天晚上还抱着兔子跟妈妈说“老师肯定喜欢”。没成想教师节当天,老师看着孩子递过来的兔子,笑着摆手说“谢谢你呀,但学校不让老师收活物,你把小白带回家好好养着,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啦”。孩子捧着兔子回家,本想跟妈妈分享这段对话,没开口就被劈头盖脸一顿骂。 妈妈打孩子时,顺手拿起了沙发上的塑料衣架,抽在孩子胳膊上,红印子当时就冒了出来。孩子缩在沙发角,怀里还紧紧护着兔子,哭着喊“妈妈我送了,老师真的没收”,可妈妈正在气头上,觉得孩子是“找借口偷懒”,压根没听进去。直到打通老师电话,听见老师清晰地说“孩子送了,是我让她带回去的”,妈妈握着手机的手才僵住,挂了电话看着孩子胳膊上的红印,半天没说出话。 孩子第二天背着书包出门时,眼睛肿得像核桃,胳膊上的红印被长袖校服遮住,却遮不住走路时微微佝偻的背。班主任在办公室看见他,拉到身边问“胳膊疼不疼”,孩子抿着嘴摇头,从书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团,展开是画着兔子和老师的简笔画,角落里歪歪扭扭写着“老师对不起”。原来孩子怕老师觉得自己没礼貌,特意画了画想补送祝福,却因为被打没了递出去的勇气。 我见过这位妈妈几次,她总跟小区里的人说“现在竞争大,得让老师多注意孩子”,送兔子前还跟人念叨“别人都送鲜花贺卡,我家孩子送兔子,老师要是不收,是不是觉得我们不重视”。这份“重视”拧成了焦虑,最后全撒在了孩子身上。她让老师安慰孩子,却没自己说一句“对不起”,仿佛只要老师出面,自己的冲动就不算错。 有次在楼下碰到孩子带着兔子散步,我问他“还喜欢小白吗”,他点点头,小声说“妈妈后来给我买了创可贴,但是没说对不起”。孩子的委屈从不是挨了一顿打,是妈妈宁愿信“孩子没送礼物”的猜测,也不信自己说的真话。现在的家长总说“为孩子好”,却常常把自己的焦虑、面子,变成扎在孩子身上的刺,忘了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让老师满意”,是被自己的妈妈信任。 教育从来不是“逼孩子做对事”,是先听孩子把话说完。一句“我相信你”,比十句“老师会安慰你”都管用,可太多家长被自己的执念困住,伤了孩子还浑然不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孩子能不抑郁吗?因为误以为孩子没把兔子在教师节送给老师,又哭又闹的把孩子打了一顿
锦云祥瑞
2025-09-19 03:09:03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