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确认,世界可以让美国去称霸,但中国不在美国的世界范畴内。贝森特周一表示,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9 13:00:22

美国已经确认,世界可以让美国去称霸,但中国不在美国的世界范畴内。贝森特周一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买吧,美国不会加征关税了,因为这个是属于他们的“国内事务”。但是,欧洲也应该和美国一样,给印度增加关税,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石油。 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霸主,它已经将世界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他人只能在美国的规则下生活。   作为特朗普"美国优先"议程的坚定倡导者,贝森特从一开始就将关税视为重要的谈判工具。贝森特也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祭出的145%关税无法长期维持,这种超高税率对美国经济同样有害。   这种表态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美国国内经济现实的无奈选择。2025年初,美国国债创下了2001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美元也同步走低,这些经济压力让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贸易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对抗显然不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格局,这也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早就明确表态,俄方已准备好向中国供应尽可能多的石油,"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实际数据也支撑着这一说法,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195亿美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其中能源贸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同比下降12.6%,但俄罗斯依然是向中国供应石油最多的国家。   面对这种稳固的合作关系,美国政府清楚地知道,单纯通过关税手段难以改变中国的能源采购策略,反而可能促使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足够的反制能力,这让美国在采取行动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向中国施压,但中国随即宣布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作为回应。这种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让美国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也让贝森特不得不承认,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会是一场"持久战",当前的关税水平不可持续。   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今天,美国已经无法单方面决定贸易规则,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任何鲁莽的贸易制裁都可能引发反噬效应。   反观印度的处境则完全不同。作为美国试图拉拢的"印太战略"重要伙伴,印度在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的立场让美国感到不满和失望。美国政府已经率先采取行动,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对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至50%。   贝森特现在要求欧洲国家跟进这一政策,本质上是想通过集体施压的方式迫使印度在俄罗斯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完全暴露了美国将盟友视为工具的霸权思维,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印度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美方划定的势力范围内,所有国家都必须服从美国的战略安排。   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施压并非首次,也绝非偶然。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向G7国家施压,要求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大幅加征关税,企图借此逼迫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展和平谈判。   美国财政部一名发言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印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在为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资金"。这种将能源贸易政治化的做法,无视了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做出合理能源选择的权利,也忽视了欧洲国家与印度之间的经济利益。   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这一要求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洲国家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巨大政治压力;另一方面,欧盟正寻求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有望在数周内与印度敲定一项贸易协议。   在这种情况下,对印度加征关税显然不符合欧洲的经济利益。欧盟官员清楚地认识到,考虑到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可能遭遇的印方报复,对印度这个重要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难度极大。   这种矛盾反映出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在利益诉求上的分歧,也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越来越难以得到盟友的无条件支持。   美国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本质上是其霸权逻辑的体现。贝森特提出的"3-3-3"方略中,明确主张到2028年每天额外生产300万桶石油或等量能源,这一方略暴露了美国试图通过控制能源市场来维持全球霸权的野心。   当这一野心遇到中国这样难以撼动的对手时,美国选择了暂时妥协;而当遇到印度这样处于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时,美国则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强硬措施。这种双重标准恰恰说明,美国所谓的"规则"只是为其霸权服务的工具,当规则不利于实现其利益时,美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规则。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