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其他国家都没反击,就中国反击了,然后美国人认可了中国的反击,即中国对美国加10%的关税是美国人认可的。转了一圈等于现在中美是回到了跟其他国家一样的起跑线上了。 在全球贸易格局风云变幻之际,美国挥起关税大棒,其他国家大多选择忍让,中国却果断回击,这场对峙会如何收场?美国人最终点头认可中国的反制,转了一大圈,中美竟重回与其他国家相同的起跑线,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博弈逻辑? 全球贸易体系本来就联系紧密,美国长期抱怨贸易不平衡,从2018年起就开始针对中国加关税,到2025年局势更紧张。特朗普第二任期一上台,就在2月1日签署行政令,借着芬太尼问题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对所有中国进口品征收10%关税。这不光针对中国,还波及其他贸易伙伴,像加拿大、墨西哥、欧盟这些,都面临钢铝和汽车等产品的额外税率。越南关税高达46%,印度26%,日本24%,韩国差不多。这些国家大多低调应对,欧盟在华沙开会讨论后,决定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和军备采购来缓和,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快速谈判,避免全面对抗。全球供应链一下子乱了套,道琼斯指数暴跌,企业界叫苦,美国商会报告说,高关税会让美国家庭多掏1300美元。其他国家担心经济波动,越南调整出口策略,印度加强本土制造,总之就是不想硬碰硬。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对象,压力最大,但这也显示出中美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位置。 美国这一轮行动,根子在于长期贸易逆差不满,想重塑全球秩序。其他国家虽不乐意,但多选择观望或协商,欧盟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日本韩国也寻求对话。全球经济体开始调整,企业转移生产线,转向第三国市场。总体看,这轮关税升级加剧不确定性,但也暴露各国策略差异,中国准备坚定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美国单方面加压,中国政府迅速回应,在4月上旬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税率,覆盖农产品、汽车和电子设备。全球市场反应激烈,道琼斯指数一天跌超千点,企业界声音大起来,美国商会强调继续对抗会断供应链。白宫内部算账后,承认中国10%税率合理。5月中旬,中美在日内瓦谈判,美国宣布对华总关税降到30%,中国维持10%,跟越南、印度这些水平相当。这一调整因为美国企业压力大,报告显示对抗下去家庭负担加重。其他国家原本想通过顺从占便宜,现在发现中国坚持下来待遇反而平齐,越南出口商市场份额难抢,印度也得重新规划。5月中国对美出口降28.5%,但全球整体只放缓4.8%,显示供应链韧性强。印巴冲突5月加剧,巴基斯坦亲中,印度受挫,美国不想多线作战,这间接给中美谈判空间。中国通过坚持赢得平等待遇,其他国家如越南面对46%税率需重谈,印度调整策略,没占大便宜。 中美关税基准统一后,格局微变。美国企业避免供应链崩盘,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当前进入90天观察期,美国8月12日延长到11月10日,双方在马德里继续谈。深层问题如科技准入和贸易公平还分歧大,中国强调自主发展,美国追求市场平衡。但谈判显示,对抗才能换来尊重。 这一轮贸易战,美国从2月4日加10%关税,到3月4日中国回击10-15%农业税,再到4月2日美国推“对等关税”对中国145%,中国回敬125%。股市乱,企业苦,白宫官员说中国10%是合理对等,不再额外罚。这样中美拉平,美国降到30%,中国10%,跟越南印度差不多。为什么认可?美国企业怕供应链断,商会报告说继续打美国家庭多掏钱。转一圈,中美回到和其他国家一样起跑线。以前中国被单挑,现在基准统一,越南印度这些早顺从的,现在没占便宜。中国出口5月对美掉,但全球慢得少,韧性强。其他国家越南46%关税,印度重谈,没便宜。这事说明,对抗才有尊严,顺从吃亏。特朗普关税底线10%加20%芬太尼,总30%,中国压线谈成,实力在那。印巴冲突巴基斯坦活跃,印度吃瘪,间接帮中国,美国不想多战。危机暂解,但90天喘息,深层矛盾没变。美国要高科技准入,中国要自主公平,谁都难让。 90天后,可能再升级,但现在中美平齐,其他国家跟上。对抗换尊严,顺从被坑,这话接地气。贸易战到今,特朗普想重塑美国经济,但代价户均多掏钱,通胀升。耶鲁数据关税涨价1.8-2.3%。中国反击保底线,出口慢了。其他国家低调,待遇一般。整体看,对抗让中国站稳。 中美博弈反映大国本质。美国想重塑供应链,中国护自主发展。其他国家没反击,待遇没中国好,越南印度出口压。深挖,这事本质是大国较量。中国反击让美国见,继续打大家伤,中国靠美市场,美国怕通胀。中国压底线谈成,显示实力。 贸易战影响全球,中国出口转向东南亚非洲,贸易顺差创纪录。国内经济有压力,但通过刺激措施稳住。美国关税虽高,但中国没完全解绑,专家说彻底脱钩难。欧盟日本这些,在中美间平衡,增加对美采购避战。
美国代表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比谁都明白,中美这一仗坚决不能打。乖乖服软,这次美国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