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威胁要轰炸中国?就在昨天,他当着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国议员团的面,宣称以色列将用“自己的方法”对抗中国!鉴于以色列解决问题的“常规操作”,不就是轰炸吗? 全球网友的疑问不是没道理——他真准备这么干?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日子并不好过。2025年9月15日,他在耶路撒冷外交部接待美国州议员代表团时,公开承认以色列正面临国际孤立。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巴以冲突的长期拖延和多哈袭击的余波。国内,执政联盟因征兵法案分裂,极右翼政党多次威胁退出,议会辩论中争吵不断,导致休会以求喘息。 司法层面,贪腐案听证会频频延期,从6月底推到11月,他频频以外交行程为由缺席庭审。经济上,欧洲多国讨论暂停与以色列的贸易协议,股市波动加剧,失业率攀升。这些压力交织,让他急需外部支持。美国代表团的到访规模创纪录,250人来自两党各州,这本是拉近关系的良机,却成了他释放不满的舞台。内塔尼亚胡借此机会,将矛头指向外部因素,试图将国内困境归咎于外国干预,以凝聚共识。 在内塔尼亚胡的讲话中,他直言以色列正遭受“围攻”,并点名中国和卡塔尔为幕后推手。他说,这些国家通过投资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在西方舆论中制造对以色列的负面叙事,导致盟友支持流失。这番指责并非随意,而是基于近期事件。 2023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中国投赞成票,支持巴勒斯坦人道主义暂停,这与美国弃权形成对比。以色列视之为舆论打击,外长去年获批1.5亿美元公关预算,用于修复形象,相当于平时支出的20倍。内塔尼亚胡强调,这种“信息战”已渗透美国媒体,他举例说,议员手中的手机就嵌入以色列技术,却被对手利用。他将中国和卡塔尔捆绑,称后者通过半岛电视台放大负面报道,前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声音日益重要。这种叙事,旨在塑造以色列被围困的形象,借此向美国求援。 “自己的方法”一词,成为讲话焦点,也引发最大争议。以色列的“常规操作”向来以军事精准闻名,如黎巴嫩通讯设备事件中,寻呼机内藏炸药,通过信号引爆针对军事目标。但内塔尼亚胡明确澄清,焦点在舆论领域,而非物理行动。以色列的网络战能力全球领先,2011年他就提出打造“网络安全五强”,砸重金建实验室。2015年反恐法加强打击网络煽动,成立特别小组与脸书和推特合作,删除不利帖子。“数字铁穹”系统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控流量异常。这种“键盘与代码”的对抗,已成以色列软实力核心。NSO集团的“飞马”软件虽争议不断,能监听设备,但去年新法限制出口,美国苹果和Meta公司曾与之对峙。内塔尼亚胡的表态,更多是炫耀这些工具,暗示将用非军事手段反击信息威胁。 全球网友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以色列过去在多哈的袭击,9月9日导弹击中哈马斯会议,虽未全歼目标,却杀死多名成员,引发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弹。卡塔尔总理称此举“杀死人质释放希望”,中东反以情绪高涨。网友们联想到这些,推测“自己的方法”是否延伸到中国。推特和论坛上,帖子涌现,贴出历史地图和爆炸旧照,评论区热议“轰炸风险”。但事实是,中以经济联系紧密,2024年贸易额超200亿美元,科技合作项目众多,如华为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以色列依赖中国供应链,真要动武,损失巨大。内塔尼亚胡也未提军事细节,只谈舆论战。这反映出大国博弈的微妙:以色列虽强于网络,但面对中国网络安全实力,胜算渺茫。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迅速而克制。9月18日,驻特拉维夫大使馆发表声明,称内塔尼亚胡言论“毫无根据”,损害双边关系。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国际社会呼吁加沙停火,以色列应通过政治智慧和外交创意解决问题,而非无休止轰炸。声明引用中国谚语,建议以色列调整政策,提升全球形象,实现和平。 这不是首次,中国在安理会多次表达中立立场,支持两国家方案,却被以色列解读为偏袒。北京强调,中以建交33年,合作互利,愿继续对话。这样的回应,避免升级,却凸显大国风度,也让以色列的指责显得站不住脚。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