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晚上,他还在蒙古包睡觉,就有6个蒙古美人突然闯进他的蒙古包,准备对他献媚。朱祁镇还来不及反应,侍卫袁彬突然冲过来说:“大胆,我大明天子,岂容尔等染指!”
1449年秋,土木堡外寒风呼啸,黄沙漫天,50万明军残尸遍野,血染黄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败,让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从九五之尊跌入瓦剌的囚笼。
夜幕降临,破旧的蒙古包里,北风从缝隙钻进来,冷得刺骨。朱祁镇裹着单薄的羊皮毯,蜷缩在角落,昔日宫廷的锦衣玉食早已成了遥远的梦。
他身旁,锦衣卫校尉袁彬默默解下外袍,轻轻盖在他身上,低声说:“陛下,忍一忍,天亮就好了。”远处传来瓦剌士兵的笑骂声,夹杂着羊膻味的炊烟在营地弥漫。这位落难天子,究竟会在这片荒凉之地迎来怎样的命运?
故事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年夏天,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南下,边关告急。朝堂上,文武百官劝朱祁镇坐镇北京,调兵遣将,可他却被宦官王振撺掇得热血上头,非要御驾亲征。
22岁的皇帝,没上过战场,没摸过刀枪,却一心想效仿曾祖朱棣漠北征战的威风。8月,他带着50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紫荆关,军旗猎猎,战马嘶鸣,满朝上下都捏了把汗。
可这场亲征从一开始就乱了套,王振是个只懂拍马屁的太监,却揽着军政大权,瞎指挥一通。行军路线变了又变,先说去蔚州,又改道宣府,传言是为了绕道他老家炫耀一把。
士兵们拖着沉重的辎重,走了几十里还没见敌影,早就累得怨声载道。9月1日,大军走到土木堡,离怀来城不过十来里,王振却下令扎营,说什么“天子在此,敌不敢犯”。
结果,也先掐断水源,围住营地,假意议和,等明军松懈时突然杀了个回马枪。50万大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文臣武将死伤无数,王振被乱军砸死,朱祁镇也成了俘虏。
那一刻,朱祁镇站在尸堆里,耳边是刀剑撞击的余音,眼前是瓦剌骑兵狰狞的脸。他贵为天子,却连反抗的力气都没了,只能任由敌人捆住双手,拖进茫茫草原。
这场土木堡之变,不仅让明朝元气大伤,也把朱祁镇推上了生死未卜的悬崖。
被俘后,朱祁镇被押到瓦剌营地,也先乍一听抓了个皇帝,又惊又喜。他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留着朱祁镇的性命,好向明朝索要财物
白天赶路,风沙扑面,朱祁镇坐的破车颠得骨头散架;夜里睡觉,蒙古包挡不住寒风,他冻得牙齿打颤,哪里睡得着?幸好身边有个袁彬。这位锦衣卫校尉瘦得像根竹竿,却死心塌地跟着皇帝。 见朱祁镇冷得发抖,他二话不说脱下衣服裹住皇帝的脚,用胸口焐着取暖。行军路上,车马过不去的地方,他就背着朱祁镇一步步挪。
每次朱祁镇唉声叹气,袁彬就低声安慰:“陛下别急,总有回京那天。”这点温暖,成了朱祁镇在草原上唯一的依靠。
也先呢,一边优待朱祁镇,一边盘算怎么用这个“宝贝”。他先拉着朱祁镇到宣府和大同城下喊话,让守将开门投降。
朱祁镇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配合,还跟守将郭登攀了个“亲戚”,可城门愣是纹丝不动。原来北京那边已经变了天——弟弟朱祁钰在兵部尚书于谦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下了死命令:不许开门。朱祁镇从天子成了“太上皇”,在也先眼里顿时不值钱了。
也先还不死心,又想把妹妹嫁给朱祁镇,拉拢明朝关系。朱祁镇差点就点了头,幸亏袁彬拦着:“陛下,这要是传回去,您还怎么做人?”
朱祁镇一听,赶紧推了。也先以为他嫌弃妹子丑,又送来6个蒙古美人,个个浓眉大眼,身段妖娆。朱祁镇瞅了一眼,心动归心动,可还是忍住了——万一被扣上“荒淫俘虏”的帽子,脸往哪儿搁?
1450年秋,也先折腾了一年后,终于发现留着朱祁镇没啥用。明朝有了新皇帝,压根不在乎这个“前任”。他一咬牙,放手把朱祁镇送回北京。
伯颜帖木儿亲自带500骑兵护送,临别时抱着朱祁镇哭得稀里哗啦,像送亲兄弟似的。可回到北京,朱祁镇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弟弟朱祁钰把他软禁在南宫,整整7年不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