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戴建业1956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农村,那地方条件差,家里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就帮父母干活,接触不到多少书本。高考恢复时,他21岁,在县一中读书。复习时间短,就半个月,他抓紧背基础知识。成绩出来,老师们都说这分数能进重点大学。他对北京学校了解少,只知道那是顶尖地方。家庭穷,让他选学校时看重补助。师范院校有伙食费,这点实用。他最终填了华中师范学院。入学后适应生活,宿舍简单,他开始系统学习。 高考成绩公布,戴建业看到289分,老师围着夸。去公社教务处填志愿,下雨路滑。他领到院校名单,纸张粗,墨迹不匀。看中华中师范学院的补助,因为家里负担重。志愿填好交上。入学知道分数线,华中师范学院189分,北大270分。他的分数超北大19分,但乡村信息闭塞,没填首都学校。多年后有人调侃,他笑说去了北大就不会在这里教书。同学们提北大线,他摇头继续学。补助帮家里,他安心读书。村里老人说过北大顶尖,但他底子薄,不敢选。公社墙上旧海报,他交表时手颤。入学校园绿,他拖行李进图书馆。 那些年他埋头图书馆,借古典文学书。端饭碗还看,被子下塞笔记。1982年毕业,成绩好留校教书。从此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课堂用湖北口音讲诗词,学生喜欢。课在网上传,《高能诗词课》播放过亿,年轻人叫他魔法语文老师。1985年起任讲师,办公室书多。他备课写稿,学生选课多。出版著作,讨论会交流。网络走红,视频中讲唐诗,粉丝多。校友会老同学说,他最出名。他退休前授课,讲台用投影。六十岁对学生讲,走好眼前路。最美风景在这条路上。他办退休手续,拿红本。南方城市邀,他留本地。诗词课视频流传,播放高。学生回访讨论古典文学。他继续读古书,笔记多。 戴建业的故事告诉人,选择不总按分数走。1977年那次报考,看似错过北大,其实在华中师范扎根,成了受欢迎教授。他的经历接地气,农村小子靠努力翻身。信息闭塞时代,很多人这样选学校。现在通信发达,但选志愿还得看实际。戴建业推眼镜笑答调侃,显示心态好。他从留校到网上红,步步实打实。古典文学教学,他用乡音拉近距离。学生说课像唠家常,却字字有料。这路径虽弯,但适合他性格。别人去北大,他在这里如鱼得水。校友说他是这些人里最有名,证明选择对头。
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
小史论过去
2025-09-20 12:11:09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