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打下新疆最后一座城时,却意外发现城中竟有五千多印度人!而他们背后站着英国!面对这么多印度人,左宗棠的做法堪称千古!
1878年初,清军收复和田的消息传来,左宗棠却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在巡视这座刚收复的南疆重镇时,发现了一个令人警惕的现象,城里竟然有五千多名印度人。
这些皮肤黝黑、说着异国语言的外来者,显然不是普通百姓,他们中有些人手持精密仪器,有些人带着英式武器,更多的人则在市场上经营着各种商铺。
这个发现让左宗棠立刻警觉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些印度人的背后,站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英国。
那时候的新疆,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动荡,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趁清朝内忧外患之机,入侵新疆喀什,并继续向北扩张,强占了新疆大部分领土。
他在沙俄和英国的幕后支持下,自封为“洪福汗”,建立了所谓的“洪福汗国”,英国为了遏制沙俄在中亚的扩张,通过英属印度向阿古柏输送军火、工匠甚至间谍,这些印度人就是在这个时期陆续进入新疆的。
左宗棠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当时的新疆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而英国正虎视眈眈地寻找干预的借口,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国际争端,甚至给英国武装干涉提供理由。
左宗棠没有贸然行动,他首先下令全军严禁伤害任何印度人,然后调集精通多种语言的译员,开始了一场细致的身份甄别工作。
调查结束后,左宗棠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驱逐方式,而是制定了精细的“分而治之”策略,对那些掌握武器制造技术的工匠,左宗棠决定将他们护送至兰州制造局,这批工匠后来为清军的武器改良立下汗马功劳,大大缓解了清军对西方武器的依赖。
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印度商人,左宗棠给出了两个选择,想回家的,清军提供路费和护送,想留下的,必须重新登记身份,依法纳税,遵守大清律法。
最棘手的是那37名被确认为间谍的人员,左宗棠没有直接处决他们,而是将这些人集中关押,把他们携带的地图、密函等证据完整保存下来,随后他主动联系英国驻喀什领事馆,要求英方接回这些人员。
这一招既展示了证据,又堵住了英国人的嘴巴,让对方无法再打“保护侨民”的牌。
左宗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为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稳定所做出的贡献,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