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11岁男孩跟随母亲去4S店看车,见母亲与销售交谈甚欢,他闲来无事东张西望,发现展厅内有辆电动汽车挺扎眼,趁无人注意偷偷溜上车,随后竟启动了车辆,结果一生巨响,车子径直撞向展厅玻璃幕墙,车辆前脸受损、玻璃幕墙碎裂一地。经评估:车辆维修费8500元、贬值损失22960元、鉴定费2000元,再加上其他杂费5450元,总损失高达38916元!事故发生后,家长与4S店就赔偿问题反复协商,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闹上法庭! 在湖南湘潭发生的一起意外里,故事的核心并非 11 岁的男孩小涵,反倒是一辆安安静静停靠在展厅中的电动汽车。它就像一面棱镜,把两种不同的疏忽都照得一清二楚,最终导致了近4万元的损失和一场官司。法院最后给出的7:3责任划分,直接就让人想问:这责任的天平,凭什么会这么歪? 我们先看看这辆展车。它本该是个安静的模特,却成了一个诱人的陷阱。4S店为了让顾客有最好的体验感,车门不上锁,车钥匙呢?就大大方方地扔在中控台上。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方便客户随时上车感受。可这种追求极致便利的做法,恰恰把自己送上了被告席。 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在法治社会的框架下,公共经营场所切实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责无旁贷,这是不可逾越的准则,彰显着法治的威严与公正。你这可倒好,简直如同精心为意外的降临铺设了一条红地毯,仿佛在热烈欢迎那不该出现的状况,实在是令人无奈。故而,法官判定,4S店营造了具有决定性的危险状况,承担70%的主要责任实属合理,此责背之不冤。 再把镜头转向另一边,孩子的妈妈贺女士。当时,她正和销售人员聊得火热,从车辆配置到落地价格,每一个细节都全神贯注。这种投入可以理解,谁买车不认真呢?但问题是,她身后那个11岁的儿子,彻底进入了她的视线盲区。 偏偏在这没人看管的空白地带,小涵心里的好奇像被点了火似的冒了出来。他伸手拉开那扇车门,一弯腰坐进了车里,接着便对着车里的按键胡乱按了起来……没人能提前预料到,悲剧竟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降临。依据法律规定,11 岁的孩子尚处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阶段,倘若他不慎酿成事端,身为监护人,既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责任,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起与之对应的后贺女士那一瞬间的疏忽,让她成为了事故的次要推手,最终承担了30%的责任。 这场官司打得可不含糊。起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贺女士坚称4S店管理存在漏洞,而4S店方面则觉得是她未能尽到照看孩子的责任,彼此僵持不下。谈不拢,那就法庭上见。损失清单拉出来,总共38,916元,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车辆维修费8,500元,鉴定费和杂费加起来七千多,最狠的是车辆的贬值损失,高达22,960元。 法院之判决,绝非和稀泥之举,亦非行各打五十大板之策。它应基于事实与法律,秉持公正,以严谨之态度、精准之裁量,彰显司法权威与正义。它是把4S店设置的“系统性风险”和贺女士的“临时性疏忽”放在天平上,精确地称出了各自的分量。 贺女士不服一审判决,赔偿一万一千多块钱让她觉得委屈,于是提起了上诉。然而,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慎审理,最终作出裁决,驳回上诉请求,维持原判,彰显了司法裁判的严谨性与权威性。这个结果,让这辆倒霉的展车变成了一堂昂贵的公开课,并且通过媒体报道,让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此事为所有商家敲响了警钟:切不可为求顾客便利而罔顾安全。顾客便利固然重要,但安全底线不容触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同时也提醒了每一位家长,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你的视线离开一秒,风险就可能增加一分。说到底,法律划定的责任边界,其实是在倡导一种敬畏之心,对潜在风险的敬畏,才是避免下一次巨响和玻璃碎裂声的根本。
湖南湘潭,11岁男孩跟随母亲去4S店看车,见母亲与销售交谈甚欢,他闲来无事东张西
绾玉说
2025-09-21 09:22:13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