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就拿2016年那次中美南海对峙来说,当时咱们虽然硬气地顶了回去,但远程投送补给和长期驻守的短板一下就暴露出来了,根子上的问题就在这儿——南海这片海域里,天然的大型岛屿实在太稀缺了。 早年间二战刚结束那会儿,咱们政府派军舰接收南海诸岛,那会儿技术条件有限,能实际驻军的岛礁没几个。当时只能在一些小礁盘上立碑驻军,像太平岛这样有淡水有植被的天然大岛,后来还因为种种原因由台湾方面驻守。 周边那些国家可没闲着,越南占了南威岛,菲律宾抢了中业岛,这些岛都有天然优势,能修机场能存物资,人家占着这些好地方,往后维权就更难了。 南沙群岛这地方怪得很,大部分岛礁都是那种涨潮就淹、退潮才露个尖的礁盘,真正能住人的天然岛屿没几个。咱们实际控制的岛礁里,好多都是这种小礁盘,别说建港口机场,就连常年驻人都得靠高脚屋和简易棚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守礁战士们喝口水都得靠船运,遇上台风天补给断了,只能省着喝雨水。你再看人家越南占的景宏岛,岛上不光有淡水井,还有椰子林,菲律宾占的中业岛更是修了跑道,战机随时能起降,这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没有大型岛屿当据点,维权就跟打游击似的,南海那么大一片海域,光靠船巡逻根本顾不过来。周边国家趁机在那些有天然岛屿的地方搞建设,越南在南威岛建了卫星站,马来西亚在弹丸礁修了旅游度假村,表面上是搞开发,实际上就是想把既成事实坐实了。 咱们的渔民在传统渔场作业,时不时就被人家的巡逻艇骚扰,维权船赶过去的时候,人家早就仗着离岛近撤回据点了,这种猫鼠游戏玩多了,心里能不憋屈吗? 后来搞填海造岛算是破局的办法,永暑礁、美济礁这些地方,硬生生填出了几平方公里的陆地,机场跑道、港口码头都建起来了,战机战舰能常驻,这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立足点。 但人工岛毕竟不是天然的,珊瑚砂地基得慢慢稳固,淡水还得靠海水淡化,维护成本比天然岛屿高得多。而且国际上那些声音也不饶人,美国天天喊着“军事化”,周边国家也跟着起哄,好像咱们在自己岛礁上修个灯塔都是错的。 更麻烦的是南海这地方太重要了,全球一半的超级油轮都从这儿过,咱们国家八成的能源进口得走这条航线。没有大型岛屿,就没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别人的船在这儿晃悠,有时候都反应不过来。 2016年美军两艘航母闯进来的时候,咱们虽然调集了三大舰队应对,但要是当时有几个大型岛屿当跳板,也不用那么被动。现在填出来的岛礁虽然能起降战机,但跟美国在关岛的大型基地比,威慑力还是差一截。 周边国家也不是吃素的,越南在占据的岛礁上搞“种岛”,菲律宾把美军引进来建基地,他们都想着靠手里的天然岛屿扩大势力范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那些模糊条款,反倒成了他们的借口,拿着“专属经济区”说事儿,把咱们的岛礁圈进他们的主张范围里。 国际仲裁庭那种闹剧,说白了就是欺负咱们早年没有大型岛屿作为主权象征,想从法理上把咱们挤出去。 这些年填岛确实改变了局面,战机从永暑礁起飞,能覆盖整个南沙海域,渔船作业也有了后方保障。但天然大型岛屿缺失的历史欠账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 别人占着好岛礁已经几十年,基础设施早就建好了,咱们还得一边填岛一边防着外部势力捣乱。美国动不动就派舰机来挑衅,说白了就是瞅准了咱们在南海的据点还不够完善,想趁虚而入搅混水。 说到底,南海问题上的力不从心,就是地理条件先天不足造成的连锁反应,没有大型岛屿当根基,维权就没底气,开发就没依托,面对外部势力干预就没胜算。好在填海造岛让局面有了转机,那些从海里“长”出来的新陆地,正在慢慢补齐这块短板。 只是这种改变需要时间,在完全形成战略支点之前,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恐怕还得持续一阵子。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自己的稳固据点,总比当年靠高脚屋守礁的时候强多了,这就是进步。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冷紫叶
2025-09-21 11:32:55
0
阅读:22
蓝天白云
地图看了几十年了,郑和岛是理想的立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