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烟花秀争议,败在“自我感动”式精英表达。这场烟花秀的争议,早不只是环保问

瑶台倚仙风 2025-09-21 16:55:10

始祖鸟烟花秀争议,败在“自我感动”式精英表达 。这场烟花秀的争议,早不只是环保问题了! 它暴露了某些品牌和精英的傲慢:觉得搞个宏大场面就能“震住”人,却忘了现在大家更在意“手段是否正当”“是否伤害了小生命”。脱离了对具体生命的关怀,再“高级”的自我感动,也只会引来反感。 喜马拉雅山脉5500米处的夜空,曾被一场“升龙”烟花秀点亮。这场由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打造的活动,本想借高山之境传递对自然的敬意,却在烟花散尽后,引来满屏争议。 事情要从9月19日说起,当绚烂的烟花在海拔5500米的高原上空绽放,相关视频迅速在网络传开。可这份“浪漫”并未收获预期的赞美,反而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无数质疑的涟漪。 户外爱好者皱眉,环保人士发声,普通网友更是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大家的焦点很一致: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搞烟花秀,真的合适吗? 主办方不是没有想过环保问题,他们声称早已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证明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但这些说法在网友眼中,更像是苍白的辩解。 毕竟,高原生态的脆弱性人尽皆知,一株草、一只小动物的生存,都与这片土地的平衡息息相关。烟花燃放产生的碎屑、可能带来的污染,哪怕只是微小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可能被放大。 争议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终于在9月21日有了新的进展。西藏日喀则市政府凌晨迅速响应,发布情况通报,明确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 紧接着,始祖鸟和蔡国强先后发声致歉,承认在作品呈现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偏离,还承诺会展开补救行动。 回溯这场风波的源头,始祖鸟工作人员曾提及活动初心:致敬自然、致敬文化、致敬环境,想通过探索高山,让更多人了解高山与在地文化。 这番话听起来诚意满满,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答案并不复杂,这场营销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逻辑误区。 如今国际上对环保的通行准则,讲究的是“尽可能少干预”,就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唯有小心翼翼、减少触碰,才能让它保持原本的模样。 可始祖鸟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想用“干预环境”的方式来“敬畏环境”。这就好比想呵护一朵娇花,却非要用浇水过量的方式,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这种本末倒置的思路,让整个活动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当然,现在就对这件事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环保问题向来专业,不是凭感觉就能判断对错的。 烟花秀到底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多大影响,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都得等调查组经过细致核查后,才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我们能做的,是耐心等待调查结果,不被片面之词左右。 但跳出环保争议本身,这场风波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话语体系的深刻变化。始祖鸟的“翻车”,或许正是一个信号,预示着那种陈旧的“精英表达”正在走向衰落。 而一种更接地气、更注重互动的全新话语体系正在崛起。过去,那些知名企业和艺术家所代表的泛精英群体,总喜欢用宏大叙事的方式进行单向输出。 他们站在高处,把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像“布道”一样灌输给大众,而消费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太多表达意见的空间。可如今,时代变了,大众的认知和需求早已不同。 大家不再轻易被那些“高大上”的口号所打动,反而更关注身边具体的事物。比起一场短暂绚烂的雪山烟花,他们可能更心疼那些在高原上流离失所的鼠兔。 比起企业自顾自地宣扬所谓的“高尚目的”,他们更在意活动是否会伤害到当地的一草一木;比起华丽的辞藻,他们更看重做事手段的合法性和对环境的实际影响。 这背后,是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对“敬畏自然”真正内涵的深刻理解。敬畏自然,从来不是靠一场盛大的活动来“表演”。 而是要落实在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中,是在做任何决策时,都把对环境的影响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干预,守护生态的平衡。 始祖鸟此次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和精英群体深思。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赢得大众的认可和共鸣,不能再停留在“自我感动”式的表达上。 而是要放下身段,真正倾听大众的声音,尊重客观规律,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所宣扬的理念。毕竟,真诚才是最好的“营销”,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表达”。 当企业真正把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融入到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中,才能真正赢得人心,也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走得更稳、更远。 这场雪山烟花秀的争议终会过去,但它留下的思考却值得我们长久铭记。如何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传递价值,如何与大众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用心去回答。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