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生下女儿,却不想抚养。随后,夫妻俩想到,同村有对光棍兄弟

文山聊武器 2025-09-21 22:43:43

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生下女儿,却不想抚养。随后,夫妻俩想到,同村有对光棍兄弟,竟连夜把女儿送了出去,两光棍也如获至宝。谁料,30年后,女孩却让两光棍哭得说不出话。 1988年安徽蒙城县,一个女婴出生,本该是喜事,却成了那对夫妻的负担。他们已有6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直接就把新生女儿扔给了村里一对光棍兄弟。兄弟俩四十多岁,没娶媳妇,捡到孩子后当成宝贝养大。谁知道,三十年后,这女孩的举动,让那两个老头子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这故事听起来像小说,可它就发生在农村,牵扯着血缘、养育和回报的那些事儿,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中间到底发生了啥。 安徽蒙城县冯庙村葛王庄,那户人家本来就穷,六个孩子已经够他们操心的了。1988年5月,又生了个女孩,他们觉得多一张嘴就多份压力,直接不想养。村里一对兄弟,葛保尧和葛保田,四十多岁了还是光棍。大哥葛保尧从小生病,脑子只相当于七八岁小孩,干不了重活。小弟葛保田得一人扛起家计,两人住土房,靠零工和讨饭过日子。夫妻俩就把女婴送了过去,兄弟俩收下了,取名葛红花,希望她像小花一样坚强活下去。这事儿在村里传开,大家都觉得新鲜,但也知道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那对夫妻的决定虽自私,却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窘迫。 兄弟俩的日子本来就苦,现在多张嘴更难了。葛保田决定外出干活挣钱,大哥在家看孩子。他抢着干各种零活,搬砖推磨,给拖拉机装土,一车才3块钱,他一口气装10车,赚点奶粉钱。村里办红白事,他就去门口放鞭炮,讨点喜钱补贴家用。春节期间,他没闲着,到处跑着攒钱。葛红花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上学书包旧旧的,但奖状一大堆。她明白,每本书都是父亲们省吃俭用换来的。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她早早学会了自立,不给家里添乱。 葛红花渐渐长大,兄弟俩的付出没白费。她考上了亳州师专,那天葛保田拿着录取通知书,手心都湿了。大学二年级,葛保田生脑血栓,动不了了。葛红花一边上课一边回家照顾,检查出病后,她眼泪止不住。家里大哥智力有限,帮不上忙,她就自己学着护理。凭着好成绩拿了5000元奖学金,买了电视机给父亲们,这是他们一直想要的。这样的举动,显示出她对养育之恩的回报,虽然日子还紧,但她开始反哺家庭。 2012年,葛红花考上蒙城县教师,全县第四。她本可以去城里,但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和大哥,选择马集镇田桥村偏僻小学。工资1500元,第一月就给每人买了100多块的衣服,自己还穿旧的。2015年调到更好学校,她申请公租房,把父亲们接过去住。葛保田脑梗加重,脑萎缩严重,她自学护理,每天喂饭擦身,推着晒太阳。2018年父亲住重症监护室,一周下来,进口药一支750块,一天两支,她四处借钱坚持治。医生说希望渺茫,她还是没放弃,一个月后病情稳住了。 葛红花的坚持,让父亲们感动得哭了,说不出话。她的孝心传开,学校老师捐了2000多,县里送慰问金。她用这些钱买药,继续照顾。2019年7月,她登上中国好人榜,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现在她站在讲台上教书,把温暖传给学生。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亲情不只看血缘,养育之恩得用行动回报。农村里这样的家庭不少,葛红花的经历接地气,值得大家学学。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