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汽因为政策压力,准备削减在印度合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引发的一些思考:对比奇瑞和比

青雪看汽车啊 2025-09-22 12:37:25

由上汽因为政策压力,准备削减在印度合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引发的一些思考:

对比奇瑞和比亚迪的出海路径,其实能看出三家在全球市场的差异化打法。

⚡上汽在海外,一直更倚重合资和本地伙伴。

印度、印尼、泰国、甚至欧洲,都是先找合作方,把渠道和资源盘起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起盘快”,但一旦政策环境变化,合资关系就可能变成束缚。印度这次就是典型案例:外资持股受限,反而逼得上汽要退一步。

⚡奇瑞则几乎是另一种思路。

它更愿意用收购、代工厂、品牌复活的方式,自己去控制节奏,比如在西班牙重启日产工厂、复活 Ebro 品牌。相比上汽,它在市场选择上更分散,伊朗、古巴的退出,再到欧洲的再布局,都是在不断调整风险敞口。奇瑞看上去更像是用“广撒网+灵活撤退”的方式来对冲政策和市场不确定性。

⚡比亚迪又是一种模式。

它在东南亚和欧洲更倾向于“独资建厂+深度本地化”,比如泰国的整车工厂、匈牙利的电池和车厂。它几乎不靠合资,而是要牢牢抓住产业链和定价权。成本高、周期长,但一旦落地,抗风险能力和品牌溢价就会更强。

放在一起看,三种模式各有得失,也反映出不同企业对风险、资本和长期性的理解。[心]

0 阅读:3
青雪看汽车啊

青雪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