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16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某地区的公墓中发现了5块中国100多年前的墓碑,周围杂草丛生,有3块墓碑已经倒塌,而上面雕刻的文字,让留学生肃然起敬! (参考资料:2024-09-20 澎湃新闻——北洋水师的英国墓地背后——中国海军与纽卡斯尔的殊缘) 在英国纽卡斯尔,泰恩河畔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它留下的故事,却依然在世界的另一头发酵,这家工厂曾是全球海军力量的摇篮,对晚清中国来说,它既是希望,也是一个充满讽刺的命运交汇点。 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订单簿,简直就是一本19世纪末东亚地缘政治的剧本,清政府下了血本,从这里买走了22艘舰船,总吨位接近两万四千吨,其中就有邓世昌那艘妇孺皆知的“致远”号,这是北洋水师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可这把剑是双刃的,就在隔壁船坞,日本海军的订单也在同步进行,他们只买了13艘船,数量更少,但总吨位却飙到了惊人的10万吨以上。 后来黄海上一声炮响,从同一条河里驶出的“致远”和“吉野”,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也决定了两个国家此后几十年的国运。 冷冰冰的军火交易背后,其实是活生生的人,1881年和1887年,为了接船,丁汝昌等人先后带了两拨队伍来到纽卡斯尔,加起来超过七百号人。 这群东方来客,瞬间成了当地的焦点,文案池仲祐在日记里写下和英国朋友“情同兄弟”的交往,情真意切。 当地报纸也饶有兴致地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中国军官在剧院里悠然自得地摇着扇子,这在英国人看来可是女士们的专属动作。 然而,并非所有故事都这么轻松,漫长的旅途和水土不服,最终让六名年轻水兵客死异乡,永远留在了圣约翰墓园。 这座墓园本身,就见证了一段记忆与遗忘的百年轮回,1911年,“海圻”舰的官兵们还曾专程前来,为这些前辈同胞修缮了墓地。 但那之后,墓碑便在风雨中渐渐倾颓,几乎被世人遗忘,直到2016年,一张留学生拍下的照片,才让这段历史重新浮出水面。 一场跨国合作就此展开,在戚勇强等海外华人的奔走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出资,纽卡斯尔市政府也大力支持,提供了档案和法律建议,2019年6月,修葺一新的墓地终于揭幕,连英国的政要和军方代表都来了。 这不仅仅是修好了一座墓,很快,研究者就在当地档案馆里,意外发现了“致远”舰的部分原厂图纸,这是了不得的发现,2024年7月,一场关于北洋水师遗产的国际研讨会也将在纽卡斯尔大学召开。 如今,这里早已超越了一处墓地的意义,华侨和留学生们会来这里献花,墓前常常摆放着中国最新军舰的模型和照片,仿佛在向先辈们汇报,它成了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英民间的鲜活桥梁。
苏联就中国一个能打的“小弟”,为什么要逼走中国?就这么说吧!印度打中国,教员想了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