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浙江,谢大姐有一栋4层楼带院子的房子,结果,在自家院子停车,竟然每月要被社区收150元停车费,她认为太不合理,自家院子停车也要交费?租客找她从房费里扣除,谢大姐找到社区反馈,结果让她很不满意。 9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七点半,杭州萧山瓜沥镇新凉亭社区的道闸前排起了小长队。 “滴,扫码缴费成功”的提示音此起彼伏,租客小王握着方向盘皱紧了眉。 他租的是谢大姐家一楼,车停在院子里,可这道闸却把“自家地界”也圈进了收费范围。 不远处,谢大姐正站在院门口张望,看着租客们挨个扫码,心里像被猫抓似的。 这每月300块的停车费,到底该算谁的? 谢大姐的四层小楼是2010年盖的,当时特意留了个露天小院,想着以后方便。 后来自己搬去市区住,房子就一层一户租了出去,一租就是十多年。 租客们都是附近工厂的老员工,平日里谁家有事搭把手,逢年过节还会给谢大姐送点土特产,1200块的月租,这么多年也没涨过。 “以前多好啊,傍晚院子里能听见他们聊天,现在倒好,一提到停车费,气氛就僵了。” 谢大姐说着,指了指院子角落的石桌,那是以前租客们乘凉下棋的地方。 变化是今年7月来的,社区突然在主路口装了道闸,还在旁边贴了张红底黑字的公告。 本村出租户、商户的小轿车,按月交150块,按年交1500块,凭租房合同才能办。 谢大姐第一反应是“搞错了”,自家院子又不是公共车位,怎么也得交费? 她揣着老房产证去社区问,房产证上明明白白写着“庭院面积80平方米,属宅基地附属区域”。 可工作人员只说“这是居民代表定的规矩,得统一执行”。 更让她犯难的是租客的态度,第一个来找她的是租三楼的老李。 手里攥着两个月的停车费票据:“大姐,不是我们计较,这钱交得不明不白,要不从房租里扣点?” 谢大姐没辙,只能先应着“再等等”。 可等了快一个月,社区那边还是没动静,另外三户租客也陆续找过来,语气里带着为难。 “我们停在公区的车偶尔还能躲过去,停院子里的车天天被拦,总不能天天跟保安吵吧?” 社区办公室里,李副主任对着墙上的社区地图叹了口气。 “你看,我们社区挨着地铁7号线坎山站,这两年租客多了快一倍,车子也从原来的80多辆涨到200多辆。” 他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以前没收费的时候,消防车都开不进来,居民投诉天天有。” 李副主任说,收费方案是今年6月开居民代表会定的,23个代表里21个同意,“不是针对出租户,是真的没别的办法,本地居民的车都停到隔壁村去了。” 可在谢大姐看来,“统一”不该是“一刀切”。 她特意去村委会查了2008年的宅基地规划图,上面用虚线标着自家院子的边界,跟公共道路隔着半米宽的排水沟。 “我这院子又没占路,凭什么跟公区车位一个价?” 她还问了同社区的另外三户带院子的房东,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困惑。 社区里的声音也分成了两派,住在社区中心的张阿姨觉得收费挺好:“以前楼下天天堵,现在早上送孙子上学都顺畅了。” 但租在社区边缘的小陈不认同:“我们租房子已经交了房租,停车还要额外交钱,感觉像被区别对待。” 其实类似的问题,其他城市早就有过尝试。 苏州吴中区某社区就遇到过“私人庭院停车收费”的争议,后来社区搞了个“一户一策”。 房东带着房产证去备案,确认是私人庭院的,院子里停1-2辆车不收费,超出数量再按规定交。 还有上海闵行区的社区,专门组织房东、租客、居民代表开了三次议事会。 最后定了“公区车位收费,私人庭院车位登记备案”的规则,争议慢慢就少了。 说到底,社区管理就像打理自家院子,既要让花草长得整齐,也得给每棵树留足生长的空间。 “一刀切”或许能解决眼前的麻烦。 可只有摸清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才能让社区真正变成“舒心的家”。 就像谢大姐说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肯坐下来聊,总有解决的办法。”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2025-09-21发布视频
“拿命来讹人?”北京,一男子将房子短租出去10天,租金每天一给,可就在男子晚上去
【1评论】【2点赞】
用户43xxx99
其实社区早就知道情况,没人闹就继续收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