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的“报复”困局与中东和平的微光 2025年9月2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宣布,法国将于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同一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唐宁街10号与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的激烈争执被媒体曝光,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也紧随其后,掀起一场席卷西方的“承认巴勒斯坦国”浪潮。这场外交风暴背后,是加沙地带210万平民在废墟中挣扎的生存现实,更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集体反弹。 以色列的“孤立困境”:从盟友施压到全球谴责 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硬路线正将其推向外交孤岛。当法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后,以色列外长萨尔立即吊销法驻巴机构外交官签证,并威胁“切断与欧洲的情报合作”。然而,这种报复性措施未能阻止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在9月11日同步生效承认决定。更致命的是,美国内部也出现裂痕——尽管特朗普曾威胁对加拿大“终止贸易协议”,但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已开始讨论削减对以军援。 在加沙战场,以军“第二阶段作战”的残酷性持续升级。9月7日,以军对哈马斯发起代号“铁墙”的攻势,72小时内摧毁37个地下隧道入口,却导致127名儿童被埋废墟。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加沙北部80%家庭已断粮,医院被迫用盐水代替葡萄糖。这种“以杀止战”的模式,正将以色列推向国际刑事法院的被告席。 内塔尼亚胡的“中国牌”:转移矛盾的绝望之举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势,内塔尼亚胡选择将矛头指向中国。9月18日,他在耶路撒冷发表演讲,声称“中国与卡塔尔通过社交媒体煽动反以情绪”,并威胁“采取对等措施”。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国际嘲讽——中国驻以使馆回应称“以色列应停止将人权问题政治化”,而以色列国内批评者更直指其“用谎言掩盖战略失败”。 事实上,中国的立场始终聚焦于巴勒斯坦的生存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已连续14次推动停火决议,并牵头建立加沙人道主义走廊。这种基于国际法的中立立场,反而赢得阿拉伯国家联盟18国联名支持。内塔尼亚胡的“中国威胁论”,暴露的恰是其无法应对国际道义压力的虚弱。 和平的微光:承认潮背后的地缘重构 西方多国的承认行动,正在重塑中东权力版图。英国《经济学人》分析指出,此轮承认潮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法英等国试图通过“道德外交”平衡对美依赖;其二,加拿大等国设置“巴权力机构改革”等前提条件,为后续谈判留有余地;其三,西班牙邀请阿拉伯国家外长访问,暗示将推动欧盟整体政策转向。 对于巴勒斯坦而言,承认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法塔赫虽获得外交支持,但在约旦河西岸的民调支持率已跌至29%;哈马斯则陷入两难——若接受解除武装条件,将失去加沙民意基础;若拒绝,则可能被国际社会孤立。这种内部撕裂,恰是巴以问题长期无解的缩影。 当9月21日的夜幕降临耶路撒冷,内塔尼亚胡在安全内阁会议上咆哮“绝不妥协”,而加沙的孩子们正用碎玻璃在墙上刻下和平鸽的图案。西方多国的承认行动能否冲破暴力循环?中国的中立调解能否成为破局关键?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外交辞令中,而在那些在废墟中寻找课本的加沙教师、在边境检查站等待团聚的巴以家庭、以及所有渴望和平的普通人眼中。当炮火声再次响起时,世界需要的不仅是立场宣示,更是让和平照进现实的勇气。
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的“报复”困局与中东和平的微光 2025年9
刘全福观天下
2025-09-22 17:12: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