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李迁仕邀请太守冯宝赴宴,冯宝正准备动身,妻子冼夫人阻拦说:“李迁仕早有造反之心,这鸿门宴一旦踏入,你我便再无相见可能,他定会当场取你性命。 549年,建康城的台城已被侯景叛军围困三月有余。 远在岭南的高凉郡,太守冯宝站在刺史府门前,正欲登轿赴宴。 突然,想到了妻子冼氏的叮嘱:“李刺史近日行迹蹊跷,这宴,怕是鸿门宴。” 冯宝的先祖是北燕皇族,百年前因战乱流落岭南,几代人经营,才成了高凉郡的“土皇帝”。 他虽顶着太守头衔,实则靠的是部族武装和岭南豪族的支持。 而他的妻子冼氏,更非寻常女子。 出自百越首族冼氏,自幼随父兄习兵法、练骑射,能挽三百斤硬弓,更善察人心。 两人成婚那年,冯宝16,冼氏15。 迎亲路上,她指着远处云遮雾绕的云崖关说:“夫君你看,这道关卡卡着岭南咽喉,若有一日刀兵起,守不住它,高凉郡便是别人的囊中物。” 冯宝那时只当是新妇闲聊,如今十年过去,他才渐渐明白妻子眼里的“长远”。 侯景之乱爆发后,梁廷自顾不暇,岭南虽偏远,却成了各方势力的“缓冲地”。 李迁仕任高州刺史三年,表面奉诏“勤王”,实则暗中招兵买马。 而冯宝早有耳闻,却因“同僚之谊”未深究。 直到半月前,冼氏翻出他案头的粮草账册。 “上月报给户部的粮草是三千石,可仓曹说实际只存了一千五百石。” 偶然间,又查看了兵器箱。 “这批弩机箭簇,箭头淬的是毒药。” 冯宝这才惊觉:李迁仕要反了。 李迁仕的请柬来得突然。 高州刺史李迁仕差人来请,说有“要事相商”。 内容却模棱两可:“闻冯太守治郡有方,特备薄宴,共商保境大计。” 冯宝捏着帖子,犯起了难。 不去,显得心虚,去了,怕是肉包子打狗。 “夫君莫要犹豫。”冼氏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昨日派去高州的探子回来说,李迁仕的刺史府夜里灯火通明,厨房在炖毒参汤,马厩里新添了二十匹塞北快马,蹄铁都是新的。” 她顿了顿,指腹蹭过冯宝腰间的官印,“你忘了?三年前大旱,你开仓放粮救了高州三千百姓,李迁仕在背后骂你‘傻太守’;上个月他找你要两百精壮部曲,说‘借去守关’,你若应了,今日这高凉郡,早成了他的私兵窝。” 冯宝想起上月巡城时,有老卒跪在马前哭诉:“李刺史克扣军粮,我家小子饿得啃树皮!”当 时他只当是小吏贪墨,如今串联起来,只觉后背发凉。 “依夫人之见,该如何?” 冼氏抽出张羊皮地图:“云崖关有咱们的三千部曲,李迁仕要反,必过此关。他邀你去,是想扣你当人质,逼部曲献关。” 她指尖划过高凉郡的山川,“你托病不去,送五十匹蜀锦、二十石粟米,说是‘闻刺史募兵辛苦,略表心意’。若他收了礼还骂骂咧咧,便是铁了心要反;若他客客气气收下,咱们再另作计较。” 三日后,李迁仕的亲信骂骂咧咧回了高州:“冯宝那老东西装病,送来的礼倒是不少,可话里话外都是刺!” 李迁仕摔了茶盏:“好个冯宝,敬酒不吃吃罚酒!” 他当即召来杜平虏:“点齐五千兵马,先取高凉郡,再夺云崖关!” 消息传回高凉郡时,冼氏正带着部曲在云崖关加固工事。 她站在城墙上对身边的亲兵说:“李迁仕急着用兵,必定轻装简从。咱们在关外的峡谷设伏,等他进了瓮,再关门打狗。” 冯宝坐镇郡城,表面安抚百姓,实则暗中调集粮草。 他想起冼氏临行前的叮嘱:“百姓最怕兵乱,你让人把粮仓的米分到各村,再贴出告示说‘李贼反了,太守保境安民’,人心稳了,咱们才有底气。” 第七日清晨,李迁仕带着五千兵马冲进伏击圈时,两侧山头上突然落下滚木礌石。 杜平虏大骂“中计”,却被乱箭射中大腿。 李迁仕拍马想跑,却见云崖关的城门大开,冼氏身着银甲,身后是三千高凉健儿:“李迁仕,你勾结侯景谋反,残害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这一仗,李迁仕的叛军死的死、降的降,杜平虏被俘,李迁仕本人躲在死人堆里。 冯宝站在城楼上,望着妻子被鲜血染红的铠甲,忽然明白。 所谓“贤内助”,从不是躲在幕后的柔弱女子,而是能在风雨里为他撑伞、为百姓兜底的“定盘星”。 平定李迁仕后,朝廷颁下诏书,封冯宝为“护南将军”,冼氏为“岭南安抚使”。 但这对夫妻没急着受赏。 冯宝让人把缴获的粮草分给灾民,冼氏带着郎中在各村巡诊。 后来陈霸先入主岭南,专门上门致谢:“若非夫人妙计,我这平叛大军怕是要多费许多周折。” 冼氏只是笑着递上茶盏:“哪是我一人的功劳?是夫君信我,是百姓支持,咱们不过是尽了本分。” 有人说,这是岭南最动人的“夫妻碑”。 梁太清三年的那场鸿门宴,最终成了岭南百姓的“太平宴”。 而冼夫人的名字,也青史留名。 人们记住了她“一年不浴,只洗三次”的习俗,记住了她“宁死不降”的气节,更记住了,在那个乱世里,有个女子用智慧和勇气,教会世人什么叫“真正的强大”。 主要信源:(光明数字报——冼夫人:一代巾帼英雄的绝世风华-光明日报-光明网)
刺史李迁仕邀请太守冯宝赴宴,冯宝正准备动身,妻子冼夫人阻拦说:“李迁仕早有造反之
炎左吖吖
2025-09-23 09:48:27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