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宣布:首款核电池问世,西方专家:先进得不像中国发明! 你能想象吗?一块只有硬币大小的装置,竟然能在零下 60 度的极寒或者 150 度的高温环境里,持续稳定提供能量长达 50 年,而且全程不需要充电、不需要维护,甚至连更换都不用考虑。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科技,而是中国刚刚公开的首款碳 - 14 核电池 “烛龙一号”,它的出现直接让全球能源领域都安静了下来。 在此之前,不管是我们日常开的电动汽车,还是户外作业用的设备,甚至是太空探测卫星,都绕不开一个头疼的问题 —— 能源补给。 全球的科研机构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从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到研发氢燃料电池,尝试了各种方向,但始终没能突破 “续航短、寿命有限、受环境影响大” 的瓶颈。 而中国这次推出的 “烛龙一号”,直接跳出了传统电池的思路。它用碳 - 14 作为能量来源,这种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持续释放能量,而且释放过程极其稳定,不会像传统电池那样受温度、湿度影响。 更关键的是,碳 - 14 的半衰期长达 5730 年,这就意味着 “烛龙一号” 能持续工作 50 年以上,期间不需要任何外界干预。要知道,现在市面上最好的电动汽车电池,正常使用也就 5 到 8 年,之后性能就会大幅衰减,对比之下,“烛龙一号” 的优势简直是碾压级的。 有意思的是,当 “烛龙一号” 的技术参数公布后,不少西方能源领域的专家第一反应是 “不敢相信”,甚至有人公开表示 “这项技术先进得不像中国发明的”。 这种质疑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在核电池领域,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起步更早,之前也推出过一些用于特殊领域的核电池,但要么体积庞大、要么成本高得离谱,根本无法普及。 而中国的 “烛龙一号” 不仅体积缩小到了硬币大小,还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问题,通过特殊材料封装,让它的辐射水平比日常使用的手机还低,完全符合民用安全标准,这也是它最让人惊艳的地方之一。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烛龙一号” 的意义可不止解决了续航问题。它一旦大规模应用,首先受益的就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后我们开的电动车可能真的能实现 “买一辆车,用一辈子电池”,再也不用为充电烦恼。 其次是户外设备和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像西藏、新疆那些偏远山区的通信基站,装上 “烛龙一号” 后,就能彻底摆脱对电网和人工维护的依赖。 在医疗领域,植入人体的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设备,也不用再进行二次手术更换电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风险和痛苦。甚至在太空探索方面,未来中国的火星车、月球基地,都能靠它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不用再担心能源耗尽的问题。 当然,任何新技术从研发到普及都需要时间,“烛龙一号” 现在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接下来还需要解决成本控制、大规模生产等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在核电池这个前沿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多年的默默攻关,也是中国在材料科学、核物理、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综合实力的体现。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 “烛龙一号” 什么时候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装在电动汽车上会是什么效果,未来会不会出现在我们常用的电子设备里。 那么你呢?如果这种能用上 50 年的核电池真的普及了,你最想先用在什么设备上?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中国正式宣布:首款核电池问世,西方专家:先进得不像中国发明! 你能想象吗?一
小张的社会
2025-09-23 10:45:36
0
阅读:31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一级巡视员
记得几十年前一个发往外太空的探测器还是啥,就有过核电池?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