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女子在父亲去世后整理遗物,竟发现老人花500多万元购买各类保健品,其中一套

笔尖下说法 2025-09-23 10:59:07

广东一女子在父亲去世后整理遗物,竟发现老人花500多万元购买各类保健品,其中一套南极磷虾油售价高达39.8万元。这些钱款流向三家公司,如今一家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其余两方拒不回应。女子想退款却求助无门,目前市场监管局已介入。此事不仅暴露了保健品市场的欺诈乱象,更引发了关于商家责任、监管漏洞与子女陪伴的热议。(来源:闽南网等) 一、遗物里的惊天秘密:39.8万的磷虾油,500万的“健康梦” 去年4月,李先生的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整理遗物时,一沓厚厚的消费单据让他们瞬间懵了——全是父亲买保健品的凭证,金额大到吓人。 最扎眼的是一套“南极磷虾油”,单据上的价格写着39.8万元。这哪是保健品?比黄金还贵!更别提还有2000多块一支的“斐肽”、4万多一盒的“进口牛樟菇”,随便一件都远超普通保健品的合理价格。 李先生夫妇赶紧去银行查转账记录,粗略一算,父亲在这些东西上花了足足500多万元!这笔钱是老人做房地产攒下的养老钱,本是安享晚年的保障,没想到全砸进了保健品的“无底洞”。 后来他们才弄明白,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对健康的渴望特别强烈。不良商家正好抓住了这点,天天围着老人“嘘寒问暖”,把普通保健品吹成“包治百病的神药”,一步步给老人洗了脑。可等他们发现时,父亲已经走了一年,钱也花出去了,想追回来比登天还难。 记者调查后发现,收钱的三家公司里,一家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另外两家和所谓的“中间人”要么失联,要么拒不正面回应。现在只能指望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能给个说法。 二、法律怎么看?商家涉嫌欺诈,退款不是没可能! 很多人觉得“钱花出去了,人也没了,肯定要不回来了”,但从法律层面讲,这事还真有挽回的余地,关键看商家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1. 商家若虚假宣传,已涉嫌违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这些商家把普通保健品吹成“能治顽疾”“延年益寿”的神药,或者隐瞒了产品成分、真实功效,就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已经涉嫌欺诈。 像39.8万元的南极磷虾油,即便它有一定保健作用,价格也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结合商家的宣传话术,很可能被认定为利用老年人认知弱点的欺诈行为。 2. 遭遇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哪怕老人已经去世,李先生作为法定继承人,也有权代表老人的权益向商家追责,要求返还购买款,甚至主张三倍赔偿。但前提是要拿到证据,比如商家的宣传资料、聊天记录、产品检测报告等,证明商家存在欺诈。 3. 监管介入后,这些证据很关键 现在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接下来会核查三件事:一是商家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二是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没有夸大功效的宣传;三是交易过程是否存在诱导、欺诈等行为。如果能查实这些,追讨退款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不过要注意,诉讼时效是3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算。李先生现在发现问题并维权,还在时效范围内,千万别错过时间。 三、网友吵翻:是商家太坏,还是子女疏忽? 这事一曝光,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两派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 吐槽商家派:“这些骗子太缺德了!专挑老人下手,把保健品吹成神药,就是明抢!必须重罚,把钱全退回来!”“39.8万的磷虾油?这哪是卖产品,就是利用老人的健康焦虑骗养老钱,该判刑!” - 反思子女派:“500万不是小数目,花了这么久子女居然没发现?平时到底有没有关心过老人?”“我爸之前也天天买保健品,后来我每周都陪他看防骗新闻,慢慢他就不买了,陪伴才是最好的防骗药。” - 现身说法派:“太有共鸣了!我妈之前花两万买‘磁疗床垫’,说能治高血压,我怎么说她都不信,直到医生戳穿骗局才醒悟。”“我干脆把爸妈的大额支付关了,每月给零花钱,就算买也花不了多少,不然真能被骗子掏空家底。” 结论:500万的教训,到底该谁买单? 这起事件里,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固然可恨,可背后暴露的问题更值得深思:为什么老人会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为什么500万的开销,子女直到老人去世才发现? 从法律上讲,商家若构成欺诈,必须承担退款甚至赔偿的责任,监管部门也该加大查处力度,别让“事后补救”变成常态。但从情感和现实来讲,子女的陪伴缺失,何尝不是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有人说“骗子太狡猾,防不胜防”,也有人说“只要子女多上心,老人就不会被骗”。你觉得这500万的损失,主要责任在商家,还是在于子女的疏忽?如果是你,会怎么帮家里老人避开保健品骗局?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43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