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2025年,浙江一女子婚后生活拮据,无奈将亲生父母告上法院。起因是

盘盘鸭 2025-09-23 13:51:45

“太荒唐了!”2025年,浙江一女子婚后生活拮据,无奈将亲生父母告上法院。起因是结婚时男方支付的18万元彩礼悉数被父母收走,并未置办任何嫁妆。女子婚后多次讨要均遭拒绝,甚至在自身生产、无力承担医疗费的危急时刻,父母也仅给予8800元红包。数次沟通无果后,最终导致母女对簿公堂。   浙江台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里,法槌落下的瞬间,小张再也忍不住,双手捂着脸哭出了声。18 万彩礼引发的纠葛,最终以父母返还 10 万元画上句号,可她知道,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难挽回。 那个曾经会在她生病时熬粥的母亲,那个会把零花钱偷偷塞给她的父亲,如今只剩下法庭上的争执与离席时的决绝。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她颤抖的肩膀上,却暖不透心里那道被彩礼划开的伤口。 时间回到 2020 年 6 月,小张的订婚宴上满是喜庆的红。男方家凑齐的 18 万元彩礼,被母亲用红布包着,紧紧抱在怀里。“这钱我们先替你存着,以后用得上。” 母亲笑着说,父亲在一旁附和; “放心,都是你的。” 那时的小张,还沉浸在即将结婚的喜悦里,没多想就点了头。她不知道,这句 “替你存着”,后来会变成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婚后的生活,很快褪去了喜庆的色彩。男方家为了凑彩礼,不仅花光积蓄,还借了亲戚几万块。 小张和丈夫租住在城郊一间不足 60 平米的老房子里,家具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款,洗衣机偶尔会漏水,空调只有最热的时候才敢开。 小张怀孕后,连产检都要算着钱花,想吃一口新鲜水果,都要犹豫半天。 第一次向母亲提彩礼时,电话里的语气还带着小心翼翼:“妈,我产检需要钱,能不能先拿点彩礼用?” 母亲却一口回绝:“那钱是给我们养老的,你自己想办法。” 今年初,小张临产住院,医院催缴 3 万元医疗费的通知单,让本就拮据的小家庭雪上加霜。丈夫连夜跑了三家亲戚,才借到 1.5 万元,剩下的钱实在没着落。 小张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次拨通母亲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妈,孩子快出生了,住院费还差一半,那 18 万彩礼能不能先拿点出来?” 这次,父母终于来了医院,却只带来一个装着 8800 元的红包。“就这么多了,你弟弟还要买电脑,别总惦记我们的钱。” 母亲把红包塞给她时,眼神里没有心疼,只有不耐烦。小张看着红包上 “恭喜发财” 的字样,心里像被冰锥扎了一样。 她后来才知道,父母用那笔彩礼,给弟弟买了最新款的手机和游戏本,还添了家里的冰箱。 出院后,小张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又想起丈夫为了借钱奔波的疲惫,终于下定决心起诉父母。 在法律援助中心写起诉状时,她握着笔的手不停发抖,“请求返还彩礼 18 万元” 这几个字,写了又涂,涂了又写。 工作人员问她:“想好了吗?这一告,亲情就很难回头了。” 小张沉默了很久,最终点头:“我不是想要回所有钱,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也是他们的孩子,不是泼出去的水。”   法庭上的争议,焦点集中在 “彩礼归属” 上。小张的母亲声泪俱下地说:“养她 26 年,供她读书,18 万彩礼难道不该给我们养老?” 父亲则强调:“我们这儿的风俗就是彩礼归父母,她这是不孝!” 可法官调取的证据显示,小张父母既没给她置办嫁妆,也没承担婚礼费用,反而将彩礼用于儿子的消费。 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彩礼虽为传统习俗,但应兼顾子女权益与家庭伦理,被告未将彩礼用于原告婚姻相关事宜,反而用于其他家庭成员消费,结合原告产后经济困难,应酌情返还。”   如今,10 万元返还到位,小张用这笔钱还了住院时借的债,给孩子买了奶粉和衣物。可每次抱着孩子经过娘家门口,她都会下意识加快脚步。 有一次,她远远看到母亲在门口择菜,四目相对的瞬间,母亲立刻转身回了屋,连一句问候都没有。小张说:“我不后悔起诉,因为我要养活孩子,可我也难过,为什么亲情会变成这样?”   在浙江台州,像小张这样因彩礼引发家庭矛盾的情况并非个例。当地民政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因彩礼归属问题导致的家庭纠纷,占婚姻家庭类纠纷的 15%。 民俗专家表示,彩礼本是男方对女方家庭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是夫妻婚后生活的启动资金,如今却常被扭曲为 “父母养老钱”“弟弟结婚钱”,违背了习俗的初衷。   小张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习俗与现代家庭伦理的碰撞。18 万彩礼,买断了曾经的温情,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亲情裂痕。 其实,金钱从来不是衡量亲情的标准,父母的体谅、子女的孝顺,才是家庭最珍贵的财富。希望更多人能从这个故事里明白:别让彩礼变成亲情的 “价码”,别让世俗观念,斩断血脉相连的温暖。     信息来源: 长城网2025.9.20|《婚后生活困难,多次上门向父母索要18万彩礼被拒,女子起诉父母!法院判了:返还女儿10万元》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