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出这句追问,现场瞬间安静。三分钟后,掌声炸裂。 说起那场菲律宾辩论,高志凯的切入点直戳痛处。他没绕弯子,直接亮出1898年的《美西巴黎和约》。这份条约是美西战争后签的,西班牙把菲律宾拱手让给美国,领土边界画得清清楚楚:西部以东经118度为线。黄岩岛呢?坐标是东经117度48分,压根儿没挨着这条线。菲律宾学者想反驳,可翻遍档案,也找不着半个字证明岛礁属于他们。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尴尬,条约白纸黑字,改不了的铁证。 高志凯接着补刀,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当武器。公约讲得明白,沿海国有专属经济区权利,但前提是陆地主权得先确立。菲律宾老爱拿“离我们近”说事儿,可公约里头明摆着“陆地决定海洋”的原则,先没主权,谈啥经济区?这逻辑本末倒置,在国际法面前站不住脚。高志凯把条款一条条拆解,数据化处理,让抽象概念变成可查的证据。菲律宾那边地理优势听起来有理,可一碰硬核文件,就露馅了。这不光是技术层面的拆台,更是提醒大家,主权不是靠邻居关系论的。 历史地图这块儿,更是让菲律宾难堪。他们提交过1734年西班牙传教士的航海图,上面标了“帕拿库特”,想证明黄岩岛是自家地盘。可高志凯一针见血:那时候菲律宾还是西班牙殖民地,殖民者的航线记录,怎么就直接变现代主权了?更逗的是,菲律宾独立后,从1946年到1997年,所有官方地图都没把黄岩岛画进去。直到最近才临时加注,这“选择性记忆”搁法庭上,铁定成笑柄。历史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得有连续的证据链条,高志凯用地图序列一摆,漏洞全露。 黄岩岛的争端,根子得从头说起。中国对它的管辖,早有记载。1279年元朝水师就到过那儿,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划进中沙群岛,1947年公布行政区划。1946年中国派军舰接收南海诸岛,黄岩岛也在列。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行使主权,渔民世代在那打鱼。菲律宾呢?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惦记,借着石油勘探的名义派船靠近。可他们的依据,全是后加的解释,没历史连续性。这事儿搁老百姓看来,就跟邻居突然说你家院子是我的,得拿出地契来,不是空口白牙。 1898年巴黎和约的意义,不止划线那么简单。它是菲律宾领土的“出生证明”,美国接手后,还在1900年签了华盛顿条约,澄清外围岛屿归属,黄岩岛照样在外头。1930年英美条约又确认了边界,菲律宾的版图就这么钉死了。菲律宾独立时,宪法也沿用这些条约,没提黄岩岛。直到1997年,他们才单方面改地图,这在国际法上叫“后发主张”,效力低得可怜。高志凯在辩论中强调这些,就是想让大家看清:争端不是新事儿,早有定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角色,也得掰扯清楚。公约1982年生效,焦点在海洋权益,不是领土主权。菲律宾2013年单方面提仲裁,想用公约绕过主权问题,可仲裁庭明确说,它管不着岛礁归属,只谈权益分配。中国没参加仲裁,但立场稳:公约尊重历史权利,黄岩岛的主权中国行使了几百年。公约第121条讲岛屿权益,可前提是主权确立。菲律宾想用距离论权益,忽略了陆地基础,这套路在法理上行不通。高志凯的分析,就把公约拉回正轨,不让它成菲律宾的挡箭牌。 南海整体争端,黄岩岛只是冰山一角。中菲之间,仁爱礁、铁线礁都纠缠不清。菲律宾占着几个南沙岛礁,越南海警船老爱挑事儿。中国海警的回应,越来越专业,用水炮驱离、警告广播,维护管制线。2024年底,中国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根据公约和国内法,明确12海里范围。这步棋稳,显示主权行使的决心。菲律宾抗议归抗议,可拿不出反证,只能靠美日撑腰。可大国博弈里,小国总得掂量实力。
“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
诸葛利剑
2025-09-23 15:27: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