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为什么不同意?他这句话讲完后,台下的新加坡人一阵哄笑。 李显龙这话讲得挺有意思,台下哄笑那声,倒是把新加坡的底子给抖搂干净了。 你说同宗同祖?血统上没错,新加坡七成以上是华人面孔,可打从1965年建国那天起,人家就玩了一手“脱胎换骨”的绝活——李光耀老爷子当年铁了心把英语摁成第一语言,中文直接降级成“选修课”,几十年下来,年轻一代能说溜中文的不到一半,认得简体字的更是稀罕物。 这哪是“同宗同祖”?分明是“同种不同心”。新加坡人自己心里门儿清:英语是饭碗,中文是情怀。 学校里数理化全用英语教,公务员考试、企业招聘,英语不过关连门都摸不着。反观中文课?课时砍了又砍,教材挑挑拣拣,生怕沾上点“大陆味儿”。 结果呢?现在新加坡年轻人聊天,中文词儿夹着英文,动不动蹦出个“don’t worry lah”,连老一辈都直呼“听不懂”。 为啥这么狠?小国生存的算盘打得精啊。李光耀当年看得透:新加坡弹丸之地,夹在中美印之间,要是抱紧中文当“文化亲中”,早被周边邻居当“中国前哨”给掐死了。 干脆一刀切,英语当“护身符”——既能跟西方做生意,又能让马来人、印度人觉得“这地盘谁也不偏”,稳住国内种族平衡。这招够绝,也够险,把“同宗同祖”的血缘关系硬生生拧成了“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 可代价呢?文化根脉就这么慢慢断了。现在新加坡孩子学中文,跟学外语没两样,背唐诗宋词不如背莎士比亚,看春晚不如看好莱坞。 李显龙台上讲“同宗同祖”,台下哄笑,笑的是啥?笑的是“血缘敌不过现实”,笑的是“祖宗牌位早换成了美元英镑”。 说到底,新加坡这路子,是把“根”埋进了土里,只让“叶”迎着风长——风往西吹,叶子就往西飘,至于根在哪儿?管它呢,活下来再说。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
探修説
2025-09-23 15:29:01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