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一个国家,曾经和中国签下大单,转眼间就把合同撕了,欠下巨额赔款还不认账。二十年前那桩旧事,本以为尘埃落定,谁知如今他们经济一团糟,又跑来敲门求援。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弯弯绕绕? 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老字号,从2016年起,中国企业开始收购它的股份。那时候,双方谈得热火朝天,中国投资者一步步增加持股,到2019年已经超过50%,还承诺投2.5亿美元帮它搞研发。本来是件好事,中国拿技术,乌克兰解资金燃眉之急。可谁成想,2021年3月,乌克兰政府突然翻脸,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把公司国有化,中国企业的股份全没了。 国有化后,中国企业按合同要求赔付,算下来得35亿到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1亿。可乌克兰那边呢?拖着不给,还对中方企业搞制裁。国际仲裁法庭上,中国投资者起诉要回损失,乌克兰代表席位空荡荡的,辩词全是推诿。甚至他们还琢磨着把股份转给土耳其,简直把国际信誉扔一边去了。这操作,谁看了都得摇头。想想看,中国企业投的钱、技术带去的帮助,全打了水漂,乌克兰倒好,继续用着那些发动机技术卖钱。 这事搁谁身上都咽不下气。中国企业不是吃素的,通过外交渠道一再施压,律师函一封接一封。可乌克兰呢?一边赖账,一边还想和中国继续做生意。2021年3月,他们刚签下能源、基建、农业领域的合作协议,总额上百亿美元。协议墨迹未干,马达西奇的旧账还没清,这不是典型的占便宜吗?中国讲道理,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转眼几年过去,乌克兰经济真扛不住了。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基础设施毁了大半,民生跟着遭殃。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只有2%左右,通胀率12.6%,公共债务堆到1620亿美元,占GDP的100.7%。老百姓买个面包鸡蛋都得掂量半天,农业工业支柱产业衰退严重。工厂停工,田地荒着,失业率高得吓人。在这种火烧眉毛的关头,乌克兰代表团又开始频繁访华,递交援助意向书,求能源项目贷款和基建支持。旧账没结,新单子又想签,这算盘打得响亮。 中国对外交往,向来是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乌克兰这回上门求助,我们肯定不会见死不救,但帮也得有条件。先把马达西奇的违约金说清楚,该赔的赔,该认的认。没有诚意,合作就是空谈。中国企业权益得护住,国家利益更不能让步。 当然,中国不搞小圈子外交,也不趁火打劫。乌克兰有农业和军工方面的资源,我们可以继续在这些领域谈合作。比如2025年3月6日签的豌豆出口协议,就是个互惠例子。中国市场打开,乌克兰农民多条出路,双方物流链条顺起来。这类正常经贸往来,我们欢迎。但前提是平等,得守规矩,不能再来一次单方面毁约。 再看大局,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中国一直推对话解决争端。如果乌克兰愿意在和平进程中出力,我们在经济上给点支持,也能帮地区稳一稳。可要是他们继续跟着某些西方势力瞎搅和,那中国自有主张。欠的钱,既有政府贷款,也有企业赔偿,得通过法律和外交渠道要回来。不能让我们的钱白扔水里。 乌克兰的难处,多少是自己选的路。中国人讲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不会落井下石,但也不会当冤大头。只有他们拿出实际行动,解决历史问题,合作大门才能真正打开。
曾经帮翟欣欣辩护的律师易胜华,他曾经公开表示过,他代理翟欣欣案件是无偿的,没有收
【119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