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因为“妨碍交通”被拆除。48年后,果不其然开始复建永定

阿皮历史库 2025-09-24 09:58:03

1957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因为“妨碍交通”被拆除。48年后,果不其然开始复建永定门城楼了,而复建过后的永定门被称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站在永定门城楼的券门里抬头看,那块仿照明代原件雕制的“永定门”石匾带着岁月的沉实感。     很少有人知道,这块石匾的原型在2003年才在先农坛的古柏树下被偶然发现,而承载它的城楼,曾在1957年彻底消失。     为什么一座明清时就立在中轴线上的城门会被拆掉?     永定门的根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就扎在了北京城南,当时朝廷为防外敌,想给北京城加圈外城,可钱不够,内阁首辅只能建议先修南面一段,这便有了这座寓意“永远安定”的正门。     到清乾隆年间,城楼被加高到26米,还添了带两层箭窗的箭楼,成了外城七门里最大的一座,中轴线路也从正阳门一直延伸到这里,北抵钟楼足有16里长。     上世纪50年代,在城市建设的浪潮里,古城保护成了难题。     1953年的一份规划草案里说,老城是服务于旧时代统治的,这种说法渐渐占了上风。     从1950年开始,永定门的瓮城城墙就被陆续拆了,到1957年,干脆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由,把城楼和箭楼全拆了。     那会儿有建筑大师极力反对,拖着病体四处奔走,可终究没能留住这座真古董。     拆下来的嘉靖年老城砖,后来被拉去修了三台山危险品仓库的围墙,一躺就是几十年。     谁也没想到,这一拆就是近半个世纪,直到一位学者的自行车轮,碾过了中轴线上的遗憾。     1998年,北京市社科院的王灿炽沿着中轴线骑车南下,到永定门旧址只看见南二环路的车流。     这条被梁思成赞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中轴线,没了南端起点,像断了的琴弦。     他翻遍史料,1999年提交了复建提案,六位委员附议,还得了优秀提案奖,可当时文物修缮经费紧张,这事只能搁着。     2003年春天,考古队在南中轴路挖探沟,靠着几十年前的老地图和天坛、先农坛的位置推算,居然找到了永定门北侧完整的基址,东西宽35.4米。     更巧的是,当年拆城楼的老城砖还在,从仓库围墙里拆出来运回去,重新砌在了新城墙上。     石匾就照着先农坛发现的明代原件雕,连“永定门”三个字的笔法都分毫不差。     2004年9月,城楼复建完工,第二年又完成了雅五墨旋子彩画,消失48年的永定门,带着老砖的温度重新站了起来。     五十年代,我们的急迫目标是现代化,城门被看作落后的符号,需要被推倒换来宽阔的公路,这是那个年代的必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也开始思考“传统是什么”,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用看得见的遗产告诉世界它不只是钢筋水泥森林,而是有序列、有符号、有内涵的首都。     复建永定门以后,北京城的中轴线就重新连通了。     中轴线自元大都以来成为北京城市格局的骨架,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这是一种世界罕见的大尺度城市设计,没有永定门,中轴线就像缺了南端的基石。     今天中国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永定门能够重新屹立,是这条申遗通道的关键一步。

0 阅读:0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