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郝龙斌抛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时,台湾政坛仿佛上演了一出精妙的平衡术表演。这看似铿锵有力的宣言,实则暴露了国民党长期在两岸关系与国际站位上的深层困境——当政治人物需要用"不做什么"来定义立场时,恰恰说明他们早已迷失了"该做什么"的方向。 三不原则的荒诞性在于其逻辑自相矛盾。郝龙斌声称"不舔共",却回避了国民党党章中仍保留的"统一目标";强调"不跪美",却对美台军购、对美贸易依赖等实质问题避而不谈;标榜"不媚日",却对日本核废水排海等争议事件保持沉默。 这种切割式的政治表态,如同在悬崖边玩走钢丝,既想讨好深蓝选民的基本盘,又怕得罪美国和日本的实际影响力,最终只能用空洞口号来掩饰战略空洞。 国民党近年来的政治轨迹更印证了这种摇摆。2023年党内围绕"亲美和陆"路线爆发激烈争论,朱立伦访美时强调"亲美"被批背离九二共识,夏立言登陆大陆又遭绿营攻击"卖台"。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使得郝龙斌的三不原则更像是为党内路线之争打的补丁,而非真正的战略定位。当政治人物需要不断用"不"字来划清界限时,恰恰证明其缺乏构建正向论述的能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三不原则背后的社会心理。台湾《远见杂志》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认为国民党"缺乏清晰两岸主张"。 郝龙斌的表态,本质上是对这种社会焦虑的回应——当国民党既不敢承认"九二共识"的现实意义,又无法提出替代方案时,只能用"不舔共"来安抚深蓝;既想维持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又担心被贴上"亲美"标签,只好抛出"不跪美"的口号。这种政治表演,最终只会让选民看穿其底气的虚浮。 政治人物的胆识从来体现在敢于直面难题。郝龙斌若真有担当,就该回答:在两岸实力对比日益悬殊的今天,台湾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台湾如何避免成为棋子?在区域局势动荡的当口,台湾如何避免卷入大国冲突?这些真问题,远比三不原则的口号更考验政治智慧。 当郝龙斌用三不原则搭建起看似安全的政治避风港时,台湾社会却在等待真正的领航者。政治不是表演平衡术的舞台,而是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 三不原则或许能暂时缓解国民党的身份焦虑,但无法解决台湾面临的真正挑战。
郝龙斌酸呛郑丽文大可不必,“稳健”先生一席话全破了功!郝龙斌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若有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