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一女子花263500元买了辆新能源汽车,可就在办手续时,车门被人当场撞毁!女子要4S店退换车,但4s店直接撇清关系:系统显示已完成交付,车子已经是你的了!女子气得找了媒体曝光,可这事闹到最后,结果谁也没料到! 店方的说法很直接,钱付清了,保险也办了,从店方系统后台看,这辆车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孙女士。所以,这事并非店方和客户的纠纷,而是发生在交付区的、两位车主之间的交通事故。理应走保险程序解决。 这个说法,孙女士完全不能接受。她认为,自己连方向盘都还没碰一下,正式的交接流程根本没走完,怎么车就完全是她的责任了。 好好的一辆新车,提都没提就成了事故车,将来再卖的时候,价格肯定要受影响。这笔损失,这份窝火,凭什么要她来承担? 事情的关键点,也是最说不清楚的地方,就在于那扇惹事的车门。监控录像显示,事故的起因是孙女士这边有扇车门没关好。 但究竟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打开又没关严的。孙女士一方的说法有些模糊,4S店这边也没有员工站出来。这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出在“交付区”这个空间上。这里明明是4S店管理的场地,但停在这里的车,在电脑系统里却已经划归为客户的私产。这种状态本身就很尴尬。 交付区人来人往,车辆挪动频繁,本就是个高风险地带。但现场却连基本的安全引导和隔离措施都看不到,这难道不是管理上的问题。 商家不能只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交易成功”,就认为万事大吉。这种只认数据、不顾现场的做法,看起来是提高了效率,实际上是在回避责任,消耗的是品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任。 孙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无论是买房还是买大家电,都存在这样一个交接过程中的模糊地带。商业流程可以越来越自动化,但“完成”二字的定义,绝不能只是一行数据。 真正的交付,是把一件完好无损的商品,稳稳当当地交到消费者手上,直到对方确认收下为止。 如今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求助于媒体。网上的评论区也为此吵翻了天,说什么的都有。最终结果如何,我们还得接着看。 信息来源:《车主买的特斯拉正在交付流程中 撞车了该是谁的责任?》,半岛都市报,2025年9月22日。
浙江杭州,男子花198000元买了一辆2手保时捷,过户3天后,车子不翼而飞,男子
【130评论】【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