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李弥被召回台湾后被软禁了起来,于是他立马给远在金三角的师长李国辉写了一封密信,让李国辉千万一定要把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要到台湾来。 1953年的金三角丛林里,李国辉刚把印度雇佣军的军旗踩在脚下,身后三千多残军的欢呼声还没散,台北传来的消息就砸得他心头一沉。 老长官李弥被召回去了,说是要开“整军会议”,可跟着传来的,还有李弥被安置在北投寓所、出门都有人跟着的风声。 谁也没想到,这位刚打垮三万缅军的“复兴部队”总指挥,此刻正在给远在丛林的李国辉写一封救命般的密信。 李弥明明是老蒋亲自派去金三角统领残军的,怎么才打了几场胜仗就成了被软禁的对象?他为啥非要让李国辉把军队攥紧,宁肯留在异国丛林也不能去台湾? 三年前,1950年滇南战事结束后,李弥坐着飞机逃去台湾,把第八军的烂摊子丢在了身后。 那时谁都以为这支部队完了,可没人想到,他手下的团长李国辉带着一千多残兵,翻了七天七夜原始森林,在缅甸小勐棒和谭忠的七百多人汇合了。 就靠这点家底,他们吸收散兵、马帮,硬生生把队伍扩到三千多人,连缅甸军方派来的围剿部队都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消息传到台北,让正发愁没有“反攻支点”的老蒋眼前一亮。 他立马召见闲了半年的李弥,让他再回金三角收拢旧部。 李弥到了缅甸,很快把部队扩到近三万人,1953年春天的“旱季风暴”里,连印度雇佣军团都被他们打垮,指挥官当场自杀。 可风头太盛的李弥犯了糊涂,在曼谷记者会上脱口说出要当“缅甸王”,这话像根刺扎进了老蒋心里。 早在1952年,他就借着送补给的由头,悄悄派了七百多军官和特务潜入残军,慢慢架空李弥的权力。 1953年11月,“东海计划”撤军的命令下来,李弥表面把指挥权交给柳元麟,私下却让手下保住孟萨基地的武器库。 等他一回到台湾,立马被调任“国防部参议”这个虚职,寓所周围全是眼线,连和缅北的密电都得偷偷摸摸。 李弥太清楚老蒋的手段了,之前撤回台湾的残军士兵全被打散编入海军陆战队,军官们挨个被情报部门盯着,自己这“擅启战端”的罪名一挂,说不定哪天就没了下文。 他连夜写了封密信,让亲信想办法带给李国辉。 那支一千多人的精锐师是他最后的底气,只要军队在,李国辉就不会变成任人拿捏的棋子。 可这封信没送到李国辉手里。 柳元麟早就把李国辉当成眼中钉,毕竟残军的根据地是李国辉打下来的,威望比自己高得多。 情报处长钱运周截到信后,直接交给了柳元麟。 柳元麟拿着信去找李国辉,心里打着算盘:要么逼他走,要么借刀杀人。 李国辉看着信里的字句,立马门儿清了,他知道留下来就得和柳元麟内讧,打了这么多年仗,他早就累了。 没过多久,他就主动申请作为第一批撤台人员离开。 到了台湾,等待他的不是安稳日子,而是强制退役,最后只能靠养鸡糊口,而被软禁的李弥,挂着虚职熬到最后,连昔日部属的葬礼都没资格参加。 那封密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弥想留的后路没留住,李国辉想躲的命运没躲开。 其实从残军踏入金三角的那天起,他们就成了棋盘上的棋子,老蒋要的是可控制的力量,一旦有失控的苗头,要么收编,要么舍弃。 在金三角的一些村寨里,那些国民党残军的后裔仍保持着中国传统的习俗。 他们会指着远方的山峦,告诉来访者,山的另一边是故乡。 而这个故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从未踏足过的、存在于长辈讲述中的地方。
1953年,李弥被召回台湾后被软禁了起来,于是他立马给远在金三角的师长李国辉写了
阿皮历史库
2025-09-24 11:58: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