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战败,苏联俘虏1万多日本女兵,处理方法令日本人胆寒。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和自称“皇军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打了场硬仗。 157万苏联红军跨过中苏边境,直冲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在日本的吹嘘之下,还以为关东军多厉害,不过对战十几天就举了白旗。 战争过后有近60万日军成了战俘,其中,包括1万余名日本女兵。 她们多没上过战场,是医护、后勤等人员,战争过后,成为战俘,日子彻底变了样。 面对数目如此庞大的战俘,苏联政府要怎么处理呢?打了几年仗,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国内经济得重建,西伯利亚要开发……这些战俘来得恰到好处,刚好要干这些活来弥补。 那女战俘呢?别急,女的也当男的用。 他们的第一站是被送往西伯利亚,这可是相当于走了一次鬼门关。 可没想到,光是去往西伯利亚的路上,就有不少人交代在那了。 原本运输战俘应该用双层火车,但最后呈现的交通工具却是拉牲口用的闷罐车。 别说能舒舒服服坐着了,就连转个身都得问问旁边的人能不能同意。 还有更可怕的,车里没有厕所,人还真跟牲口一样,得站着解决。 闷热、潮湿、幽闭,整个车厢里弥漫难闻的味道,令人窒息,这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光是这路上,就有不少人支撑不住,丧了命。 好不容易抵达西伯利亚,苦日子正等着他们呢。 西伯利亚的冬天温度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但这些战俘的劳作大多在户外,情况可想而知。 尤其女兵大多身体单薄,衣服也很薄,没有足够的棉衣,有些女兵刚到营地就冻掉了脚趾。 不光穿不暖,他们还吃不饱。他们的餐食是雷打不动的黑面包配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生硬的土豆。 别管肚子饿不饿,干的重活一点耽误不得。 到了这里,男女没有差别,别看是女兵,却干得和男战俘一样的活。 她们每天要去矿坑里挖矿,去地上修铁路,去森林里砍树……不但干的活很重,而且时间很长,要干12个小时以上。 因为营养不足,再加上过度劳累,导致很多人染上的病。 可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根本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导致很多人因为一个小感染就要了命。 你以为这就已经很令人绝望了吗?更绝望的还在后面呢。 这些女兵连她们最起码的尊严都没能保住,男女混杂的劳动营里,她们经常面对性暴力,可当下的处境,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她们撑腰做主。 有些女兵实在不堪折辱,选择了结看自己的生命。 即便熬了过来,但熬过来的也只是身体,或许她们的心早就死在了那个时候。 按理说,战俘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是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的,但是苏联一直以缺乏劳动力为由,拖着不将战俘送回日本。 后来美国掺和了进来,施加了压力,这次苏联才按批次对战俘进行遣返。可是,一万多女战俘里,活着回家的还没一半。 你以为回到日本的这一半,她们的日子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吗?回了家的日子照样不好过。 她们不被自己的国人所待见,甚至被人们看不起,认为她们是国家的耻辱,把贞洁丢在了苏联。 这些女兵们,有些一辈子都活在了阴影中。 很多人说,苏联对待日本战俘太过残忍。 苏联之所以会这么做,除了作为战胜国的底气之外,另外的原因是苏联确实是真缺人手。 对于那一万多女兵来说,那些日子成了她们永远的痛。 其实说到底,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战争之下,没有真正的赢家。那些被战火席卷的男性女性们,不管是已故的还是活着的,最后都成了战争的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战后东北档案汇编》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2评论】【12点赞】